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曙光”照耀的孩子们咋样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7:45 新文化报

  ■新闻提示

  大家还记得吗?8月8日,本报刊发了农安县龙王乡大兴堂村小学校长李君山的来信,他为村里因贫困可能辍学的学生担忧,本报由此发起大型公益助学行动——曙光计划,远赴大兴堂村和省内各地,踏查贫困学生,共进行了三次爱心对接活动。本报共资助了266名贫困学生,共收到捐款近20万。助学行动中,大兴堂村有37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大兴堂村是
龙王乡最偏远,最贫穷的村落,但今年的统考成绩在全乡最好。9月8日,在我国第22个教师节前夕,本报记者再访大兴堂小学。

  

  这个不变让人高兴

  学生一个都没少

  

  校长记账专管贫困生;老师一学期12次家访,让孩子重回校园。校长说,我承诺过,一个都不能少,就要做到

  走进熟悉的校园,见到曾捐助过的熟悉孩子,蔡志勇、林佳男、王洪宇、高洪梅、赵爽等等,一张张笑脸喊着记者:“叔叔,你来了……”

  “6年级毕业生已经升到中学了,剩下的孩子一个都不少。”按照当初捐助的名单对比后,李校长说:“我承诺过,一个都不能少,就要做到。”记者注意到,李校长瘦了很多。“这段时间太忙了,家又远,路还难走,我很多天没有回家了。全村共7个自然屯,我已经走访了4个自然屯的学生家庭。”

  李校长有6个笔记本,是学校的家访记录。学校现有142名学生,每个贫困的孩子都详细登记了家庭情况,包括住房、有多少家用电器、是否有农机具、有多少土地等,李校长都重点标注,由他和老师双重负责。“家庭贫困的孩子最容易辍学,我们要事先掌握情况,动员家长,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影响到孩子上学。”李校长说。

  每走访一个贫困生,李校长都特别难受,也坚定了防止学生辍学的决心:“不能让放羊人的孩子总是放羊。只有让孩子们上学接受教育,才是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有一名特别贫困的学生,老师一学期最多12次家访,才让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家访主要针对家长,这是防止孩子辍学的‘法宝’。”这是李校长防止学生流失的经验之谈。

  

  这个变化让人高兴

  爱心款买来饮水机

  

  此前两年半,李校长用

摩托车带了4吨
纯净水
。校长说,如今,盐碱地的孩子们喝上了安全水,他们高兴,我也完成一个心愿

  还有一件事让李校长欣慰,就在9月8日那天,学生们终于喝上了纯净水。

  大兴堂村处在盐碱腹地,无法打深水井,做饭喝水只能用地表水。2004年3月,他刚到这当校长时,发现老师喝的水和蒸出的米饭都是黄色的,还有怪味。李校长拿着水样进行了鉴定,结果是“浊度超标、有异味、含氟量超一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当时,龙王乡中心校已经喝上了纯净水,骑摩托上班的李校长就用摩托车带大桶的矿泉水,每周带上两三桶,还不够学生饮用。学生还喝不上纯净水,一直是李校长的遗憾。

  据统计,李校长每周带2~3桶水,一桶水20公斤,每学期大约是20周,两年半下来,他至少带了4吨水。

  今年8月7日,本报收到李校长的求助信,进行了报道,社会各界人士和报社编辑记者踊跃捐助,在8月9日的第一次对接会现场,大兴堂小学37名贫困学生获得18500元助学款,还额外收到7200元现金用于校舍建设,就是这笔爱心款解决了该校学生的喝水问题。

  开学后,学校购置了7台饮水机,在各个班级(包括学前班)都放了一台,9月7日21时许,第一批50桶纯净水运到了学校,次日学生们都喝上了纯净水。“如今,盐碱地的孩子们喝上了安全水,他们高兴,我也完成一个心愿。”李校长说。本报记者 程泽 王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