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000 名新生来了6000名家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8:2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3000名新生来了6000名家长

  陪送家长在高校随处可见 李小岗 摄

  

3000名新生来了6000名家长

  家长去办手续女儿在看行李 李小岗 摄

  高校校园内白发攒动,成为高校新生报到时的独特景观。

  学校报名处、交费处、领取被褥处,到处都是冲锋陷阵的家长,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后返回家乡,少部分家长却做好长期留在海口陪孩子的准备,直到孩子读完大学。

  个头比家长还高的大学新生到底需不需要家长护送?尤其是陪读现象,是利大或是弊多?这一话题备受社会关注。

  □本报记者 许欣 实习生 周山博/文 李小岗/图

   镜头一 交费窗口处 新生家长排长队

  9月5日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报名交费窗口外排了好几溜长队,队伍中有三分之二是学生家长,坐在新生接待处休息的人却多是那些比父母个头还高的孩子。很多家长坐火车和长途汽车来海口,眼睛熬得通红。有一对中年男女坐在教学楼外树荫下休息,身边摆着好几个背包及水桶、凉席等生活用品。男的半躺在草地上,枕着一个包睡着了,女的坐在地上看行李。这是一对从湖南来的父母,做母亲的对记者说,儿子今年19岁,被海职院录取后,没有找到同伴,又从没出过远门,实在不放心他一个人跑这么老远上学,花钱买个放心,干脆来送送他。

  在女生宿舍楼值班室门口,记者看到一对中年男女背着沉重的行李,吃力地走进来。办完住宿手续,两人累得坐在那里直喘气。这也是一对送孩子读书的父母,从河北来。男的脸有些肿,自称患着肾炎,为了孩子,他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有的新生全家出动,众星捧月般,一直把“月亮”护送进宿舍,为其找到床位,并办好一切手续后才放心。记者在海职院生活区看到,一位刚办完手续的新生,由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年妇女簇拥着在路上走,老年妇女头发花白,精神却很好,左胳膊还夹着一床凉席,右手举着太阳伞,中年妇女双手抱着一床被子,走在最中间的女孩手上只拿了根冰淇淋。打听后才知道,撑伞的是外婆,抱被子的是妈妈。

  

3000名新生来了6000名家长

  家长陪孩子走向宿舍区 李小岗 摄

   镜头二 校门口离别 一家三口抱头痛哭

   9月6日下午4点钟,在海职院校门口,一对夫妇抱着儿子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记者上去一打听,这对夫妇从河南来,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孩子没离开过父母一天。9月4日把孩子送到学校,做父母的在海口陪了孩子一天,现在要去火车站坐火车了,孩子舍不得父母走,先哭了起来,做母亲的立刻抱着儿子,哭得更伤心,做父亲的后来忍不住也流起泪来。

  并不是所有的陪护家长都腰包充实,为了图个放心,家长即使借钱也要送孩子上学。从吉林来的学生家长李女士是下岗职工,为送女儿,她向亲戚借了1000多块钱才得以起程。母女俩从吉林坐了37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再从广州坐10多个小时的汽车到海安,再从海安坐船到海口。到校报到后舍不得花钱住旅馆,李女士与女儿挤在一张床上休息了2天才回去。

   镜头三 母亲作陪读 带来衣物3大箱

  9月7日早上8点,海南师范大学校门口聚集着上百名刚刚到校准备报到的新生,每名新生身边至少有一名家长陪伴。记者从该校了解到,今年从全国各地招了3000多名新生,预计会有五六千名家长陪护,如何安顿学生家长已成为学校近期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在海师校门口,两位中年男女与一名男青年围成一圈,坐在草地上休息。他们带来了很多箱子,行李非常状观。这一家三口从河北来,做母亲的对记者说,她一直没有工作,儿子是她一手带大的,现在儿子来上大学,她留在家中等于“失业”,为了继续照顾孩子,她带来了3箱衣物,其中有不少棉衣,她打算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孩子一段时间再回去。

  

3000名新生来了6000名家长

  母亲怀里永远是女儿温暖的港湾 李小岗 摄

   陪读心声

   在家也是闲着 干脆来陪读

  一些高校师生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下课时,总会有个别中年妇女在教学楼下等候,她们操着外地口音,身着家居服,手中握一把刚从菜市场买来的青菜。她们是陪读家长。

  孩子读大学为何把家长带在身边?家长们为何心甘情愿地陪读?近日记者在我省部分高校附近走访了一些老资格的陪读家长。

  陪读家长以母亲为主,其陪读年限有1年、2年、3年不等。离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不远处,有一间供应川菜的食店是陪读家长所开。来自四川的王先生夫妇的儿子在海经院求学3年,他们陪孩子在海口住了3年。两人老来得子,如今已退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又舍不得儿子,何况海口这边的物价也不比四川贵多少。在送孩子到海口上学时,老两口便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和气候,商量后,决定陪孩子在海口生活。王先生做菜手艺不错,熟悉环境后,每月花几百块钱租了间铺面,开了间小饭馆。他炒的菜很合学生的口味,价钱也不贵,生意很快便红火起来。尤其是周末,聚餐的学生特别多。1年后,老两口赚来的钱够孩子交学费,还可维持全家人的日常开支。

   陪读经历

   离开孩子 日子太难过

  父亲早逝,母亲残疾,海口某高校大三女生珍珍把母亲从山东老家接来陪读1年多了。

  记者去海口某高校采访珍珍和她的母亲时,为眼前的情景吃了一惊。在租来的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里,珍珍的母亲拄着双拐,右腿尚可艰难地挪动,左腿根本没有知觉。从厨房走出来时,地上有一块钱币大小的水渍,便使珍珍妈妈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了。“母亲这种情况,我怎么能放心让她一个人在家。”珍珍于去年7月份把母亲接到海南。

  珍珍的母亲命苦,4岁时得小儿麻痹症,从此再也不能站起来。30岁时生下珍珍,她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然而,珍珍11岁时父亲便去世了。2003年珍珍从山东考到海口上大学,第一学年没有与母亲同来,她一个月花300块钱,其中150块钱用于吃饭,150块钱用于往家里打电话。她太不放心母亲了。每次放假她都想回去看望母亲,可一算计,回家一趟的路费是自己和母亲好几个月的生活费。

  远在山东的妈妈同样担心着女儿,从小到大这孩子没离开过自己一天,突然便到遥远的海南上大学了,她想念女儿过甚,高血压的老毛病也加重了,一天要吃4次降压药。去年7月,珍珍的小姨把妈妈从山东送来海口,母女二人在白龙南路租了间小房,相依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租来的小屋位于3楼,珍珍每天背妈妈下楼晒太阳,有时推着轮椅,从白龙南路步行到万绿园,或步行到明珠广场逛街。中秋节那天,母女俩买来一盒月饼,坐在美舍河边吃得津津有味。珍珍妈妈心情好,血压也不高了。

  由于学校管理严格,只在周末才允许学生外出,珍珍开学后,一周才能与妈妈团聚一次,她用勤工俭学赚的几百块钱买了一台小冰箱和一个电饭锅。周末时买来很多菜放在冰箱里,给行动不便的妈妈吃。珍珍说,妈妈到海南不容易,有一次她从菜市场买来虾和蟹,用水煮了,母女俩坐在地上吃得很开心。由于没有煤气,她们只能用电饭锅煮饭。

   观点对碰

   陪读陪送心情可理解 培养独立能力更重要

   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高校中出现的“陪送、陪读”现象,当事人往往乐在其中,但局外人看法不一。有人感叹母亲的伟大和奉献精神,但更多的人认为,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父母应按社会常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作为一个18岁孩子的母亲,海口的李女士说她能理解陪读家长的心情,尤其是儿子今年上大学后,若不是工作忙,她可能会跻身于陪读家长之列。她说,现在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父母来说,惟一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在经济条件许可和父母有足够时间的前提下,每个家庭都可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大学陪读是其中之一。 海口的林先生也是陪读现象的赞成者,他说,现在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有家长在身边,孩子的行为会规范得多。

  然而,大多数受访在校生不愿意接受家长陪读。今年刚从海师毕业的王丽说,大学既是增长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每位家长都来陪自己的孩子,那大学岂不变得比幼儿园还热闹?

  学生家长向女士说,集体生活对人的性格是一种磨炼,父母过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大学生活中,显然不利于他们独自面对大学阶段的酸甜苦辣、人生困惑。上大学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家长在大学期间仍要陪伴左右,就会使孩子失去一个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自理、自控能力的培养。她说,如果没特殊情况,家长千万别陪读,否则会害了孩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