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专家掉价在滥不在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9:56 东方网

  江曾培作品集时下,专家帽子满天飞。在人际交往中,不经意间就会遇到几个称作专家的人。而在社会上,打着专家旗号的活动,如专家评审会、专家评议会、专家论证会、专家鉴定会等,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人曾用“教授满街走”形容当前教授之多,实际上,“专家”更是“满街走”。

  专家,或对某一门学门有专门研究,或擅长某项技术,在特定的专业范围内造诣较

高,能发别人之未发,见别人之所未见,被视作社会精英。过去,提到专家,感到很金贵,常令人生发一种敬仰之心。如今,这种敬仰之心却日益淡化弱化,有人说,是不是由于今天专家比过去多的原故?

  我以为,专家多了,是会让人觉得不像过去那样金贵了。“物以稀为贵”,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过去,大学属于精英教育,连大学生都很金贵,不要说专家了;现在大学则已是大众教育,大学生和专家都不再像过去那样“稀”少,自然也就不会再像过去那么“贵”了。这种由于外在条件变化引发专家的降尊纡贵,应当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是合理的,正常的。

  然而,引起人们觉得专家不再像过去那样金贵的更主要原因,是专家内在“含金量”大不如前。在当前被称为专家的庞大队伍中,鱼龙混杂,混进了不少南郭先生,他们有专家之名,无专家之实,显不出有什么“精英”之处,自然使人们对专家的敬仰之心淡化弱化了。这些滥竽充数者造成专家队伍多而滥。多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多与好联在一起,又多又好,那真是好得很;问题是现在是和滥联在一起,多而滥,则是糟得很了。滥者,虚妄不实,以假当真也。让假专家伪专家泡沫专家充斥其间,专家的“含金量”必然要下降,专家的身价必然要掉价。

  现在人们对专家的不敢恭维,不仅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一些有名无实的专家,即使从一些正儿八经的专家评审会上,也可以看到一些“专家不专”,他们虽然都带着专家帽子,但有的根本不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能力,或因为是管理官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以专家名义介入其中,或由于是关系户,因利害关系戴上了专家帽。也有些评审者确是专家,但他熟悉的是另一个专业,对要评定的项目则是外行,他们是“倚专家之名,来论他们专门以外的事。”结果如鲁迅所说,“悖起来了”。这就是评审结果的不公正不科学。有家号称“环保酒精厂”的企业,开工3年多间,因严重污染导致驻地附近癌症死亡率增长3、5倍,可这个项目的出生,是经过专家三次论证的,这样的专家,你说他们“学术有专攻”是真是假?

  这些所谓专家的假,还表现在有些人虽然也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但缺少专家应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某专家曾发布一项“研究成果”,称中国城市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这样的“专家观点”,让人们大吃一惊。后来发现,这项“研究”是一家汽车商赞助的。正是跪倒在“孔方兄”脚下,一些专家昧着良心,作''利益代言人'',在各种评审会论证会上,不讲实话,不讲真话,甘做“三字一包”的专家(签一个名三个字,领一个红包)。这样的专家,又怎能有“含金量”,赢得人们的尊重呢?

  因此,我以为,时下专家掉价不在多而在滥。


作者:江曾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