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遏制农村“人情负担”扩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4:2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编者按】

  在皖北农村,淳朴的农民历来对人情礼俗看得很重,农村正常的礼尚往来,既是团结、和谐的象征,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互助意义,本是一件好事。然而,随着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礼”支出近年来正迅速放大,当前农民之间的人情礼俗往来已由过去的感情型向排场型和经济型快速演变,连年上涨的“人情礼”已给许多农民的正常生产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太和县农调队在该县的关集、肖口、大庙、胡总等7个乡镇11个村庄的110户农户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发现,农民“人情负担”越背越重,一句“穷人怕,富人愁,干部群众都挠头”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无奈与困惑。

  特点

  首先是礼金增长速度大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该县农民赠送亲友礼金的现金支出人均达到216.28元,“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21.9%%,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3.8%%,农民“人情礼”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18.1个百分点。

  其次是随礼名目越来越多。不少农民反映,以前农村送礼多是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上的亲情礼或友情礼;然而近年来,送礼名目逐年增多,可谓五花八门,孩子有满月、周岁、剃头等礼数,老人则有过寿、丧事、周年等礼数,盖房有打顶、乔迁新居礼,一般的生意开张,同学、老师的生日,当前更有孩子的升学、参军等,这些都要通知亲友,设席纳礼。

  再次是往来礼金越来越厚。近年来农民往来礼金在突飞猛进,直系亲戚的送礼由过去的几十元,发展到现在的100元至1000元不等,朋友熟人、街坊邻居的送礼由过去的10元上升到40元至200元不等,同时,礼金的多少也沦为衡量感情厚薄、关系深浅的砝码。

  第四是送礼频率越来越高,人们送礼的周期缩短,频率加快。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110户农户有108户农户直接有人情往来礼金支出,一般农户每年礼金500-1200元,最高的农户礼金支出4960元,最低的农户礼金支出105元。

  成因

  据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人情礼俗畸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是近年来随礼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农民生活的地理空间扩大,交际的范围变广,活动增多,新的随礼项目随之出现。

  其次是攀比心理是造成农村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当前不少村民总认为人情关系的冷暖、感情的厚薄是以相互往来的频繁程度以及礼金赠送的多少来衡量的,有的村民看病打针吃药没钱,但遇到事情却东挪西借去随礼。

  再次是趋众和盲从心理在作怪。调查中,尽管有许多农民对愈演愈烈的人情债很反感,但为了争“面子”、留“后路”,只有违心地随波逐流。

  第四是基层组织特别是青年人引导和带头示范力度不够。许多农民反映,现在不少基层干部尤其是青年人在婚丧大事以及其他礼俗上的大操大办、大收彩礼、大摆宴席,无形中助长了农村“人情”礼金的日益昌盛。

  危害

  连年上涨的“人情”礼已给许多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是“人情”泛滥刺激了农村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许多农民抱着“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的心态,被动地参与了人情礼尚往来,形成了农村民间的借贷热,据对太和县110户农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该县农民间借入款人均达到296.19元,比2004年增长了577.32%%。

  二是“人情”支出步入了农民生活消费的误区。首先是助长了大吃大喝之风,再次是人情往来促进了农民烟酒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扬,调查显示,2005年太和县农民人均烟酒消费支出已达到85.96元,较2004年的人均59.68元增长了44%%,占同期农民购买生活消费品支出的7.5%%。

  三是“人情”负担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投入。一年上千元的送礼花销,对生活和种地无一益处,调查资料表明,“十五”期间,太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8%%,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达到15.0%%,而用于生产上的投资支出年均仅增长6.1%%。

  四是“人情”往来扭曲了农村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动辄几十元、百把块,甚至几百元、上千元,已超越了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使农民之间真诚的亲情、友情过多地沾染了“铜臭味”。

  措施

  卸掉农民身上的这一沉重包袱,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科学、合理安排消费。

  二是要依靠农民群众采取自我解决的办法,从自己做起,从小事抓起,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坚决拒绝有钱有势的人在人情礼俗方面的新花样、新规矩,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是优化农村投资环境,调动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把精力、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上去;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不以金钱来衡量友情,使礼尚往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是农村金融等部门要积极有效的引导农民把手头宽裕的钱用到发展农业生产上来、建设新农村上来、改善生活质量上来;要想农民之所想,大力开展农民需要的礼金、建房、婚嫁、养老等储蓄业务,重塑农民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