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冯月菊:让百姓感受“计生”实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5:24 华商网-华商报

  

冯月菊:让百姓感受“计生”实惠(图)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冯月菊

  本报记者王智摄■别人没把我当“摆设”,我也没把自己当“摆设”。既然在这个位置,就要干出名堂!

  ■老百姓不怕政策严,就怕在执行中不公,谁都没有超生特权,谁违反政策,就查处谁!

  ■当多大的官不是我所要追求的。官是赋予责任和干事的平台,而不是弄权的象征。

  ■菊花总是傲霜而开,父亲希望我像菊花一样,做一个坚毅的人。

  ■老张最“反感”别人介绍他:这是冯市长的爱人!

  本报记者秦子

  她曾是一名体校教师,她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好教师,进入仕途纯属偶然

  她的身上融合着多种角色:妻子、母亲、儿媳、领导,她是如何协调好关系的?

  虽然她性格坚毅,宛如傲霜之菊,但作为母亲,总感觉对孩子的成长关爱不够,每提及此事,总有内疚之感

  作为省政府唯一一位正厅级民主党派女领导干部,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嘉宾简介

  冯月菊,女,1955年生,陕西扶风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6年至1989年任扶风县体委副主任、体校校长。1990年至1997年任扶风县副县长,1997年至1998年任宝鸡市政协副秘书长,1998年至2006年任宝鸡市副市长,2006年4月任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民盟常委,宝鸡市民盟主委。

  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广为人知,即便在最偏远的山村,也能在墙壁上看到“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的宣传标语。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代三大社会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又处于主导、关键和核心地位,它涵盖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徙等重大问题。

  温家宝总理多次讲过这样一个观点:在中国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就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就会变成很低的人均水平。这个论述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就是人口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四个生育高峰已到来

  【专家指出,“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口问题更为复杂,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给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双手握着“天下第一难”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不知道您以什么样的心情面对,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

  冯月菊(以下简称冯):应该是举重若轻吧,举轻若重的话,那压力就太大了。

  记: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冯: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

  记:我看到一份资料,实行计生30年来,陕西少生了近1600万人,而且连续6年保持着低生育水平,这都是很骄人的成绩,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冯:很多人都这么想,这正是我忧虑的原因,人不能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表明,第四个生育高峰已经到来,到2010年,全省育龄妇女规模将由2000年的969万人上升到1056万人,生育旺盛期妇女(20岁-29岁)将由271万增加到336万人。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200多万独生子女群体也将进入婚育高峰期,这些都必然导致出生人口结构性回升。调查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全省人口出生率已呈回升态势。

  如果人口失控,再好的目标,也会落空,再大的经济总量也会被拖垮。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已确定,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必须控制在4050万人以内,如果我们工作稍有松懈,到2020年,全省人口计划将会被突破,你说压力大不?所以说,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记:陕西人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男孩远多于女孩,有这样一种说法,十几年后,陕西将出现80万光棍,有这么严重吗?

  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在103至107之间,即在出生100个女婴的同时,平均出生103至107个男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现在是100比122,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如不尽快进行综合治理,将对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记:会带来哪些问题?

  冯:比如性犯罪、社会稳定等问题,以及其他现在还难以预料的问题。为此,省委、省政府已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将在全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建立有利于女孩成长和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

  适当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

  【7月1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关爱女孩行动工作会议。7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人口和计生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还与各市(区)及省级相关部门签订了2006年人口和计生目标责任书。】

  记: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冯:我们正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对计生家庭的优惠和扶持力度。我们将认真兑现农村节育技术免费服务、独生子女保健费和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法定优惠政策。今年还要逐步设立节育奖。在关爱女孩方面,对0至5岁女孩减免医疗费。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小额贷款及其他帮扶项目,都要向女孩家庭倾斜。要给女性创造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不断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同时,我们还要设立独生子女、双女户死亡伤残家庭困难救助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

  记:我做了一个调查,一对夫妇14年前的工资只有15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是5元/月;14年后,他们的工资涨到了300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依然是5元/月。他们说,现在谁会为了每月5块钱而立志终生只生一个孩子呢!为什么独生子女保健费不能与时俱进?

  冯:这是事实,我们也正积极做工作,建议适当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我们还将建议,对农民和城市无业居民的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的补助费等由财政列入专项预算。这些人同样在计划生育方面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谁都没有超生特权

  【近来,有关计生政策也被“八卦”。有的说,现在计生抓得不紧了,要放松了。有的说,交钱就可以生二胎,一会儿又说允许高学历的人多生孩子。甚至还有人说计生部门要撤掉。老百姓被搞得晕晕乎乎,无所适从。】

  记:您认为我们的生育政策放松了吗?

  冯:说放松了,这是一些人的误解和错觉,我们并没有放松。代省长袁纯清在7月27日的计生工作会上明确表示,任何地方不得放松、放宽或者变相放松、放宽生育政策。

  记:不少人认为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就是“一孩”政策,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冯:大家不要老说是“一孩”政策,这是国外反华势力给我们戴上的帽子,这个帽子我们戴不起!其实,在城市,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在农村、在高寒和半高寒区生了一个女孩的可以再生一个;青海、宁夏等省(区)还规定农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们国家这么大,生育政策有地区、民族区别,没搞“一刀切”,不是“一孩”政策。

  记:有人说,公民有生孩子的自由,也有选择生多少的自由。还有的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孤独啊,计生把孩子的“手足权”也剥夺了,以后的孩子很难理解什么叫“情同手足”,什么叫“姐妹情深”,什么叫“叔婶姨舅”了,因为那些都被“计划”掉了。您如何回应这些说法?

  冯:实行计划生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世界上人口大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我们想一想,如果陕西不是减少了1600万人,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多大的制约,面临多大的困难!连生存都保证不了的时候,生存质量、发展速度都无从谈起。

  记:我看到一则报道,说广东一款姐计划外怀孕,她拿着20万元的存折,甩在计生干部的桌子上说,要多少自己取,别再来烦我了!现在有关富人超生的话题屡见不鲜,老百姓很疑惑:难道富人就有超生的特权吗?

  冯: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富人没有超生的特权!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少数富人和名人,违法生育,这些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群众不怕政策严,就怕在执行中不公,谁都没有超生特权,谁违反政策,就查处谁!

  谈自己

  我原来是想当个好教师

  飘逸尚留高士志,幽娴不作媚人装———张恨水

  做个好女领导确实很难

  记:《礼记》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花”(古时,黄花被用作菊花的代名词)之句,您的名字是这个意思吗?

  冯:名字是我父亲起的。菊花总是傲霜而开,父亲希望我像菊花一样,做一个坚毅的人。加一个“月”字,是希望一年四季都像菊花一样。

  记:这么忙碌,这么辛苦,累吗?冯:累,人累、心累。记:为什么还要坚持?

  冯:因为要做的事太多,也有一股劲支撑着。

  记:什么劲?

  冯:我是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又是女同志,在政府工作,自觉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身上多了一个形象。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也代表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水平。有些人认为民主党派干部是摆设,我觉得民主党派干部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作的,在工作岗位上就得发挥作用。组织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要干好,干出个名堂。

  记:有人曾感慨:“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成名的女人难乎其难。”能不能这样篡改一下:“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个女领导干部难乎其难。”您会不会也这样认为?

  冯:做一个好女领导干部确实非常难。

  记:难在哪?

  冯:难在品头论足的人多,说三道四的人多。人们对你非常挑剔,要求你是一个完人。而人哪有完人?我觉得这对女人有点苛刻,也算是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偏见吧!

  记:您知难而上,是想证明什么?

  冯:就想体现一下价值,特别是在男权强大的社会现实下,既然组织上给了这个平台,就要充分展示一下。(笑)暗中和男同志有种“较劲”的心理。

  记:您有吗?

  冯:(笑)也有。包括在县上、在市上工作时都有。我想做得更好,更理想化一些。无形中压力就比较大。

  官,就是责任的平台

  记:从政是您现在的人生道路,这是您原来的人生理想吗?

  冯:我原来是想当个好教师。

  记:人生最重要的行动可能就是三个字:“做决定!”后悔当初步入仕途的决定吗?

  冯:不后悔。从政又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好发挥作用的平台,对我的人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每完成一项有意义有影响的工作后,就觉得心里很踏实,(笑)自我陶醉的心情都有。

  记:有没有感到一种成就感,毕竟一位女性能干到正厅级已经不容易了。

  冯:确实是不容易,但职务代表不了什么。我对这方面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记:女性对政治肯定别有一番感悟,您觉得“官”是什么?

  冯:官,就是责任和干事业的平台。

  记:如果让您做一个自我评价,您会给我们什么答案?

  冯:我受传统教育较深,也以此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

  谈家庭

  在家里我可不是领导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在家里就是家里的角色

  记:您的身上有四种角色:妻子、儿媳、母亲、领导,您怎样处理好这些角色?

  冯:到工作岗位就是工作的角色,在家里就是家里的角色,这个不能有任何含糊。做人,就要按照人的正常规律走。

  记: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您觉得老张(冯月菊对丈夫的称呼)会把您当成一个普通的妻子看待吗?毕竟您是领导。

  冯:会,在他眼里,我就是一个妻子。他对官看得比较淡,我们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样。(笑)在一起时,还要经常打击一下对方的积极性。

  记:听说他小提琴拉得不错,您是他忠实的听众吗?

  冯:是。(笑)我有时烦了,特别想听他拉抒情、能让人放松的曲子。

  记:常陪丈夫逛街吗?

  冯:很少。(笑)他最反感别人介绍他:这是冯市长的爱人。他不愿意和我上街。晚上倒是经常一起去散步,(笑)人少。我要是晚上9点以前回家,就拉着他去散步,一边走,一边聊,这也是互相沟通、理解的方式,也能锻炼身体。

  丈夫分配的活一定要干好

  记:有没有人通过他找您办什么事?

  冯:老张脾气比较耿直,很少揽这些事。(笑)我们还为这闹了一回“离婚”呢!

  记:离婚?

  冯:是啊,我调到西安工作后,有些人不断找他。(笑)他就给人家说,我俩都离婚了。虽然是开玩笑,可有些人还当真了!后来有朋友还给我发信息,说你怎么离婚了?我真是哭笑不得。我问老张,你怎么拿这开玩笑?他说,没办法,被他们烦的。

  他不像有些人大男子主义很重。(笑)但我对他也很好啊!我回到家里的时候,老张分配给我的活一定要干好!

  记:都分配您什么活?

  冯:给他洗衣服啊!(笑)老张不爱洗衣服。我在县上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星期天,我正准备洗小孩的运动鞋和衣服,突然临时有个事要出去,我叮咛老张把鞋放在盆里泡着,把衣服放在洗衣机里洗一洗。我回家刚进楼道,就听见什么东西嗵嗵地响。上去一看,是我家洗衣机在转。原来他把鞋和衣服都在里面搅,难怪响声这么大。他还说这样省事,一次都洗了!我说算了,以后衣服你千万别洗了,(笑)你这纯粹是一种反抗嘛!

  记:能不能代老张回答我一个问题:他究竟爱您什么呢?

  冯: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爱我这个人的正派、大气。(笑)其实女人气太浓,他也受不了。

  记者手记

  冯月菊印象

  菊花,凌寒不凋,有“九月之魂”之称,更有“花中君子”美誉。中国人自古便有赏菊的传统。短短几天的采访,记者也闻得几分菊香,读得几许菊韵。

  

  冯月菊出生在扶风县,周人当年在扶岐之间建都称“京”,按现在的话说,也属于皇城根儿。她从小深受《周礼》熏陶,人很大气、懂礼,传统的味道很浓。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时间做“女红”,做饭水平没有太大提高。

  在家里,柴米油盐都是丈夫老张的事,当然财权也是老张的。只是周末她才偶尔出去买个菜。冯月菊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对家里、对孩子照顾不周。

  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只回来一次,那是冯月菊最开心的时候。每次父母过生日,孩子就打电话发短信。春节回不来,就给他们写信,“每次都要写一大段话,女孩子心细,感情丰富,写的话很感人。所以每到春节的时候,看着女儿的信我都非常高兴。”冯月菊很少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提到女儿时,忍不住笑起来。

  

  从政并不是冯月菊本来的理想,“父母想让我当个教师”。

  “文革”后期,国棉五厂、黄河毛巾厂都来当地招人,“父亲不让我去,说我跟针线没缘”。因为个子高,小时候体育老师动员冯月菊去学篮球、排球,高中没毕业又进了宝鸡体育运动学校少年排球队,后来又到北京体育学院学习。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冯月菊走上了仕途。

  1984年,省上要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充实政府部门。时任县体校校长的冯月菊被任命为县体委副主任,6年后又被任命为副县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推到这儿了”。

  

  1998年2月,冯月菊任宝鸡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在随后的“防非”、“创卫”等大事上成绩卓著,备受赞赏。

  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讲,“冯市长”(宝鸡市的干部现在仍这样亲切地称呼冯月菊)抓工作的特点是:决策准、措施实、有创新。

  为了创卫,冯月菊集中她所有的智慧和能力,那种果断和泼辣令同事们记忆犹新。

  在工作中,她更爱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在创卫期间的一次暗访中,冯月菊让一位小摊上的师傅给她调了一碗面皮,刚开始这位师傅操作还比较规范,但随后便用手抓了起来。冯月菊立即制止,并对分管部门提出要求,加强了对饮食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检查。

  冯月菊在工作上善“啃骨头”是出了名的。“创卫那么大的担子压在她身上,她不但挑得起,而且挑得好,”市委一位领导用了六个字评价冯月菊:“原则、豁达、敬业。”

  

  在工作中,冯月菊和意见一致的、意见不一致的、甚至是持反对意见的人,都能坦诚沟通。跟她共事多年的下属很少见她发火,他们对记者说,“冯市长”批评人总是和风细雨,从来不指着鼻子,铁青着脸。

  她对年轻人的成长非常关心,离开宝鸡时,冯月菊送给一位给她服务多年的秘书两本书,一本叫《做人的资本》,一本是《成功是一种习惯》,两本书上还分别写了赠言,一是“做人、干事、创业”,一是“读天下书、写大文章”。

  冯月菊的事业心很强。她不期望做多大的官,只希望多做点事。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傲骨似菊是一种美,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境界,一种处世哲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