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黑认证”为何敢行通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6: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最近,有关认证的丑闻接二连三:先是全国牙防组对牙膏、口香糖等产品的认证遭质疑;后有中国消费者协会“3·15标志”的“欧典事件”被曝光;近日,又有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颁发的“抗菌”标志羽绒服,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叫停。现已查明,颁发这3个“国字号”认证的机构,均没有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的正式授权,本身并不具备认证的资质。

  曾对“认证商品”笃信不疑的消费者,现在终于明白,经牙防组认定和推荐的牙膏口香糖,与护牙风马牛不相及;贴上“3·15标志”,也与消费者维权无关;“抗菌”的服装,乃至地板空调,可能正是细菌大家族的乐园。因为,标签的授予者,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授权,没有获得认证的“许可证”,属于违法的“黑认证”,至于那“抗菌协会”,更不过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而已。

  奇怪的是,与只敢偷偷摸摸的黑工厂不同,“黑认证”们却大摇大摆,敢于招摇过市:无数产品贴上认证标签,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而厂家对获得认证的宣传,更使其家喻户晓。究其缘故,大概是自信无人能识穿庐山真面目。事实上,普通消费者谁有本事去断定它的真假呢?显然,只有权威部门才有这个本事。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机关叫认监委,专司认证认可的监督和管理职能的。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110家认证机构获得其授权,而“牙防组”们在不在此列,认监委一看就应该一清二楚的。遗憾的是,该机构却长时间失语,没能及时戳穿“牙防组”们美丽的谎言。从时间看,3家“黑认证”短的有几年,长的像牙防组认证达十几年,“全国牙防组推荐”的牙膏广告语,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难道认证监管机关反而一点也不知情?后来的消协“3·15认证”事件,也是因央视曝光“欧典神话”,进而带出其认证合法性问题,才导致历时6年“3·15标志”的终结。假如没有媒体的曝光,“黑认证”们不知还要蒙骗到几时。

  清楚“黑认证”老底的,可能还有企业。然而,它们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彼此心照不宣,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且不说3家机构没有认证资格,就算有,国家规定在认证中除了检测所需费用外,不能接受赞助,捞取额外的经济收益。然而,这种情况却确确实实发生了。据报道,获得一个“3·15标志”认证的费用要10万元,宝洁公司一家给牙防组的赞助费就高达1000万元,“中国抗菌标志产品”,仅申报费用就达2.1万元,而企业要取得它并不难,“无非是花点钱而已”。明知被“忽悠”,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企业拿到认证后,又去忽悠消费者。

  “黑认证”敢行通街,还在于打板子不重。此前,有律师状告牙防组等认证行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但被法院裁定驳回,似乎表明司法程序对此暂时鞭长莫及。也有值得肯定的最新动向,8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分别向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发出了两份司法建议书,建议两部门对牙防组的认证进行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罚。这起码已宣告牙防组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依据《认证认可条例》,处罚幅度仅为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司法建议书只是“建议”,最后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即使按最高的标准处罚,区区数十万罚款也只是挠痒而已。看来,只有尽快亡羊补牢,完善相关法律,消除监管盲区,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扭转目前的认证乱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