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减“闲人”重在减“闲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6: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校减“闲人”重在减“闲官”
媒体评论员

  鲁宁

  “学术资源行政化”,教育乱收费屡禁不绝……纵观高校内部的各种不可理喻却又长期存在的矛盾,无不与“闲人”太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中新社在第22个教师节当天发了条电讯,披露广东省教育厅近日下发一个文件,要求到2010年,把省内高校专任教师的比例提高到教职工总数的80%,行政人员压缩至教职工总数的20%,即要精简30%的“闲人”。果能如是,这将是高校内部“减负”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高校内设机构臃肿,势必导致高校“闲人”过多。不知道广东高校内教师与“闲人”的比例是多少,从全国的平均比例看大致为1:1,少数新办学校“闲人”的负担轻于此,但也普遍达到6:4。半个多世纪一直坚持“行政化办学”,“高校行政化”属必然产物。

  政府序列内的行政机构这些年多少受到编制约束,进人先得参加公务员考试,高校增机构增“闲人”,没有这等约束,就是有,也是内部软约束。所以,经多年之积淀,高校内部的“闲人”相对于各级行政机构只会多不会少。

  纵观高校内部的各种不可理喻却又长期存在的矛盾,无不与“闲人”太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譬如,“学术资源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导致内部性学术垄断和学术水准不断呈总体性滑坡;譬如,有限的办学财政拨款被“大锅饭”稀释掉大半,教育乱收费屡禁不绝,花样不断翻新等等,皆与有太多的“闲人”要养有直接关联;再譬如,所谓“闲人”多,很大部分其实指“闲官”太多,行政级别与职称类别互相比对,“闲官”与一线教师争抢职称指标,导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普遍心态失衡等等,无不与此直接有关。

  按照计划目标,广东高校为时5年的“消肿运动”,相当于每5个“闲人”将削减掉3人,这固然让期待高校能有实质性改革的社会各界感到兴奋,但对这一改革目标的可行性,社会观察人士却难以高看。什么最难,“动人头”——调整直至剥夺人的既得利益的改革最难。高校之所以长期养着(而且还得养好、养肥、养尊处优)大批“闲人”,说到底是高校的办学体制使然——是为体制养“闲人”。高校50多年一贯制的办学体制是全国性的办学体制,广东寻求率先破题,效果有待观察。

  精兵简政——让人想起了延安时代。当年中共中央缘于陕甘宁边区供给的极度困难,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之建议,先后进行三次精简“消肿”。可后来呢,尤其是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近30年间,国家一次次拆庙减和尚,每一次都煞有介事,每一次都只能下一阵雨湿一层地皮,过后则出现更大的反弹。若要追问原委,问题就在于体制有毛病,病根不铲除,“臃肿病”非但不可根治,反倒生出种种“并发症”。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现有办学体制下,高校减“闲人”也绝非全无作为。譬如,前几年借高校撤扩并,许多高校将后勤服务剥离出来,多多少少减掉一部分“闲人”。再譬如,提前进行“利益赎买”(内退),也能减掉少许“闲人”。然而,所谓减“闲人”,重在减“闲官”,这部分人,虽然养尊处优,却常常享福而不知福,时不时无事生非“闲”中添乱。他(她)们何以不知足,反倒处处插手教务呢——说白了,还不是办学体制决定着他(她)们必须体现出存在——体制的存在!由是观之,大家说,“闲官”咋个减?减“闲人”而减不动“闲官”,最后往往变成“闲人”搬家挪窝——譬如各校纷纷组建“后勤集团”。由是,机构升格,“闲官”更多。

  高校减“闲人”,把省下来的办学经费集中于师资队伍建设,情势很紧迫。高校减“闲人”只是个美丽的想法——假如高校办学体制继续不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