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反恐牌"渐失"魔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9:10 北京日报

  

美"反恐牌"渐失"魔力"

  

美"反恐牌"渐失"魔力"

  5年前的"9·11"事件,造成美国近3000人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

  在此后的5年中,布什政府高举"反恐"大旗,不但加强了本土安全措施,还在海外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反恐"也成为近年来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词。布什政府不仅利用"反恐"这张牌屡屡为其一系列政策进行辩护,而且也时常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借此打压民主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日见突出,布什政府手中的"反恐牌"正在逐渐失去"魔力"。

  反恐战争深陷泥潭

  "9·11"发生不到1个月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2003年3月,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相勾结为借口入侵伊拉克,两个月内便结束主要战事。

  与这些"成就"形成对比的是,5年中,美国政府眼中"9·11"事件的幕后总策划、"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登依然在逃;而美国国内不断披露的报道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但5年来,美国的两场战争却给自己和当事国带来惨痛损失。根据伊拉克方面提供的数据,仅仅在首都巴格达,过去两个月内因暴力袭击死亡的伊拉克人就有3200多人,超过"9·11"事件遇难者数目。而美军自入侵伊拉克以来的士兵丧生人数已有2900多人,慢慢接近"9·11"遇难者人数。

  在阿富汗战场,美国政府支持的卡尔扎伊政权始终无力约束地方军阀势力,难以控制政府内部腐败现象,导致卡尔扎伊在阿富汗民众中的支持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塔利班分子在阿南部的袭击活动近期再趋频繁,联军伤亡数字不断增加。

  孤立政策孤立自己

  "要么你们站在我们一边,要么就站在恐怖分子一边。"美国总统布什在"9·11"事件后不久便向世人传递着意欲孤立"恐怖分子"的信息。

  《泰晤士报》资深编辑杰勒德·贝克认为,"9·11"初期,美国在世界的同情中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此后便在反恐问题上走了一条"可怕的弯路",包括关塔那摩监狱问题、宣称所谓"邪恶轴心"、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先发制人"战争、阿布格里卜虐囚丑闻,以及如今巴格达街头的严重暴力局势。这场所谓"反恐战争"不断受到合法性、人权等方面的质疑。

  在中东,美国试图与阿拉伯国家弥合分歧,但这种努力因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而收效甚微,近期爆发的黎以冲突则加深了阿拉伯国家民众对美国的戒心。

  贝克认为,世界当初因"9·11"对美国产生的同情已经转化成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愤怒,美国也"从一个极大罪恶的受害者转变成了全球痛苦的主要制造者"。

  5年来,"9·11"远远没有让西方国家在面临共同威胁时走到一起,而是让它们之间产生更多分歧。许多西方国家甚至希望美国人对自己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做法进行反思。

  "'9·11'事件5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没有成功地孤立恐怖分子,反而孤立了美国自身,"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中东问题专家詹姆斯·多宾斯说。

  方向错误渐失人心

  也许有人会说,布什的反恐政策使美国在过去5年中没有受到过重大恐怖袭击。但在英国、西班牙、约旦、印度相继发生的恐怖袭击却在不断告诉人们:恐怖主义远没有得到解决。

  分析人士认为,布什声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恐怖头目本·拉登已经不是恐怖袭击的具体策划者,却成为了恐怖袭击的主要灵感。因此,不管本·拉登存不存在,"基地"威胁都不会在未来几年中消退。同时,作为美国"反恐"主战场的伊拉克,却成为了恐怖主义的输出源和训练基地。

  美联社援引"9·11"调查委员会官员托马斯·基恩的话说,尽管美国已经投入数千亿美元改善安全状况,但美国发生大型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且只是时间问题。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9·11"事件发生后的最初阶段,超过80%受访美国民众认为,他们的国家正在走向正轨;当美国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支持上述观点的民众分别超过70%以及60%。

  然而,5年后的今天,不仅仅是欧盟这一美国传统盟友,就连美国人自己也越来越质疑美国所走的这条道路。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超过60%的受访美国民众认为美国走错了方向;此外,多数人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而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在让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在那里(伊拉克)发生的一切,正在让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或许我们应该寻求以另一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恐怖主义),"俄亥俄卫斯理安大学教授肖恩·凯日前对法新社说。

  支持率低累及选战

  凭借“反恐牌”,共和党接连赢得了2002年中期选举和2004年总统大选的胜利。现在,2006年中期选举即将来临,美国总统布什再次全力打出“反恐牌”,以期保住共和党对国会的控制权。然而,美国民众对“反恐”战争日益失望,这张旧牌用起来已不再得心应手。

  盖洛普民调显示,2002年中期选举前,75%的美国人认为“反恐”战争进展良好,而到2004年大选前,这一数字已降到59%。现如今,对“反恐”战争仍持积极看法的人仅剩一半。布什的支持率也从“9·11”事件之后的90%左右跌到目前40%左右的低位,而副总统迪克·切尼以及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更是只有20%左右支持率。

  既师出无名又使美国泥足深陷的伊拉克战争是布什“反恐牌”日渐失去市场的主要原因。此外,5年来美国在“反恐”过程中曝出一连串丑闻,在国外有虐囚、滥杀和“黑狱”造成的道义困境,在国内则有“特工门”、境内窃听和设立战犯法庭等引发的法律争议。这些事件无疑使“反恐”战争的道德和法理基础大为削减,增加了布什政府的政治负担。

  从目前情况看,受伊拉克战争等问题的影响,共和党在今年中期选举中的前景并不乐观。布什“反恐”政策的决定支持者、国家安全小组委员会主席谢斯也承认,由于选民普遍反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共和党在今年的选举中很可能失去国会多数党地位。

  美国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布什政府而言,“反恐”这张牌已经越来越不好打了。在“9·11”事件五周年这个特殊日子里,布什政府恐怕需要反思一下了。(综合新华社稿)文/徐超杨晴川

  故事

  黑色记忆考验幼小心灵

  5年前的“9·11”事件不仅震撼了世界,也在3051个痛失父(母)亲的孩子心中划上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那一天既变成有些家庭新生活的起点,也变成有些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生日悲剧

  2001年9月11日是劳伦·埃贝林10岁生日。她坚持要等上班的父亲回来一起庆祝生日,但是劳伦再也没有盼回父亲。那一天,父亲迪安·埃贝林在世界贸易中心遇难。而埃贝林只是在“9·11”失去父(母)亲的3051名儿童中的一员。

  出乎意料的消息总会时刻提醒那一场灾难带来的伤痛。劳伦一家2002年终于获得迪安的部分遗骸,并悲痛地将它们埋葬。2003年,尸体的其他部分也被寄到家中。

  上周,劳伦一家得知,纽约医疗主管机构和一家公司签订了150万美元合同,将对“9·11”中未经确认的9797块尸体残骸进行DNA测试。

  对于母亲埃米来说,自己再也不想听到丈夫残骸被找到的消息,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消息都会揭开家人新的伤口。每当电视上有“9·11”追踪报道的画面,埃米都会“发疯”似的冲过去蒙住女儿的眼睛。埃米曾对劳伦说她可以把生日改在9月12日,但劳伦坚持不改。

  最后记忆

  甚至直到今天,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5年前的9月11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劳伦却很清楚地知道父亲遇难前的经历。当第二架飞机冲向大楼时,父亲正在电梯里试图逃出世贸中心南楼。

  父亲当时勇敢地扳开电梯门20厘米长的缝隙,帮助2名女同事成功脱离险境,并向救援机构报告事故发生位置。不久后,电梯从大楼15层高处急坠至地面。

  劳伦始终认为父亲还活着,并将寻人启事贴在一个家庭服务中心外的栏杆上,希望救援人员能给予帮助。但那时,距离整栋大楼倒塌已经有很长时间。

  劳伦一家深陷痛苦中无法自拔,她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未来和希望。母亲埃米用了5年时间才让自己明白,让丈夫获救的梦有多么不现实。

  文/温雪姣(新华社特稿)

  背景资料

  美国5年反恐路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是主要嫌犯,并由此发动了“反恐战争”。

  2001年9月19日,布什签署《爱国者法案》,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下,赋予当局更多的侦查和搜查权,并加强了对移民和外国留学生的跟踪和控制。

  10月7日起,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不到两个月,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奥马尔和拉登逃脱。

  2002年4月,美防部组建新的“北方司令部”,负责本土防御。

  9月,美国公布了布什上台后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提出了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

  11月,布什总统签署了成立国土安全部的法案。

  2003年2月,布什政府公布《打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表示美国将把战斗引到恐怖分子所在之处,并在必要时候单独行动。

  3月,美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本·拉登相勾结,发动伊战,萨达姆政权很快倒台。但据美国会的调查报告,萨达姆政权同“基地”组织并没有直接关系,伊拉克也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全球5年恐怖事件

  2002年

  10月12日,印尼巴厘岛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

  10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发生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人质事件,造成120多人死亡。

  2003年8月29日,伊拉克纳杰夫阿里清真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亡。

  2004年3月2日,伊拉克巴格达和卡尔巴拉的两座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发生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71人死亡,约500人受伤。

  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3列旅客列车连环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98人死亡,约1800人受伤。

  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造成300多人死亡,其中近一半是儿童。

  2005年7月7日和21日,英国伦敦地铁和公交车发生多起爆炸,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9月14日,伊拉克巴格达发生4起自杀式汽车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14人死亡。

  2006年7月11日,印度孟买郊区发生7起连环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74人死亡。本版图文/RJ172

  图二:“9·11”5周年前夕,人们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参加各种纪念活动。新华社发

  图三:2001年9月11日,布什在佛罗里达州视察一所学校时被告知纽约遭恐怖袭击时的表情。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