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书写经典歌剧“上海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9:23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伍斌)近日,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带着一纸合同南下,委约上海歌剧院制作代表中国歌剧界参演的重头戏———歌剧《鼻子》。这是继去年他邀约《赌命》首演音乐节后,二度来沪下订单。

  在欧洲颇有名气的日内瓦莫扎特音乐节,在第九届开幕式上破天荒地邀请上海原创歌剧《赌命》首演,并在门口高悬 9个中国红灯笼。满场观众给予 10分钟掌声,歌剧不得不

破例加演一场。音乐节组委会负责人马德乌·伊诺基兴奋地表示:“上海歌剧院给了音乐节,也给了对中国歌剧知之甚少的西方观众一个惊喜!”

  歌剧,这个西洋经典艺术的样式,素来在中国舞台上有曲高和寡之称,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歌剧舞台普遍面临创演、经营困难的窘况,然而,她在上海却不断地绽放出奇“花”异“果”。五六年前还是“老大难”院团的上海歌剧院,如今已跻身国内音舞院团年演出收入排行前列的“大团”,令国内同行瞩目。

  打造“剧目工厂” 经典返销海外

  2002年,被圈内人戏称为“船大难调头”的上海歌剧院,在国内歌剧院团中率先展开专业考核、改革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整修”、“翻新”动作。改革向着战斗力不强、队伍冗员过多等现象开刀。“考核”令一下,下属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剧团阵容被彻底“筛”过一遍,且动了真格:北京请来的国家级专家隔着帘子听曲打分,谁都休想“滥竽充数”。结果,歌剧院交响乐团“请”下五六位“斤两”不够的演奏员;舞剧团则一下子裁掉 20多人。当“船体”变轻、实力增强之后,歌剧院重新研究市场定位发现:近年来歌剧观众结构有了新变化,而其中很多人对歌剧的了解非常初始,必须不断引进新的世界名作,让观众看到真正具有“含金量”的经典力作,才能不断拓展经典艺术的市场和观众群。

  从世界经典歌剧库藏中开发中国首演作品,积累日后能不断拿到市场上翻新演出的保留剧目,成为首选。上歌打造经典歌剧的“剧目工厂”,从 2002年制作两台全本经典歌剧《蝴蝶夫人》、《塞维利亚理发师》开篇,方法则是通过“国际合作”、“东西杂交”,“拿来”最好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实力。近年,上歌几乎每年制作二至三部经典实景歌剧,包括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意大利米兰歌剧院等在内的世界一流艺术团队的智力输入,不但为上海舞台留下了《奥赛罗》、《茶花女》、《采珠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的靓丽“身影”,还让上海制作歌剧的实力被海外看重。

  近期,歌剧院的经典节目开始不断接到“订单”返销海外———上歌舞剧团为已有 56岁“高龄”的德国路德维希堡艺术节带去清唱舞蹈剧《卡尔米娜·布拉娜》,轰动路德维希堡皇家花园剧场;闻名世界的澳门国际音乐节,每年必请上歌大规模献演一部大作;魏松、迟黎明、杨小勇等歌唱家则不断在意大利、美国、瑞士、日本的舞台上重现他们在上海歌剧制作中曾有的辉煌,国外一些老牌音乐杂志称上海是“出最好男高音和男中音的地方”……

  原创不乏时尚 销贴近大众

  “取自西洋的艺术样式,如果对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人心缺位,就难以让受众摆脱‘远观’心态,真正在这块土壤上枝繁叶茂”。这是周小燕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洋”歌剧的民族化尝试,曾经在上海结出过《江姐》、《西楚霸王》等果实。进入 21世纪,上歌积翻演世界经典歌剧之经验,用中国味的故事加上国际化的音乐、舞美语汇,“烹”出了寓言歌剧《赌命》、现代文学名著改编版歌剧《雷雨》、时装歌剧《半生缘》等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由于针对不同受众群、甚至根据不同剧场“量体裁衣”,这些演出吸引了大量了解或不了解歌剧的观众的目光,成为舞台热点。周小燕、朱践耳两位前辈大师感慨,《雷雨》虽非完美,但终于听出点中国当代歌剧“自己的味道”了。《赌命》还以“中国歌剧”的名义,在欧洲歌剧舞台上“秀”出风采。这些原创剧目是考验和提升上海歌剧综合艺术实力的契机,又被视为日后创制中国歌剧精品投石问路的尝试。

  上歌还不拘一格排演严肃音乐加流行歌曲的“新概念歌剧”,用时装版演绎西洋古典歌剧的“时尚歌剧”,规模小、演出水准高的“音乐会版歌剧”,用现代舞增强可视元素的“交响舞蹈剧”,将歌剧贴近时尚与年轻受众群的探索引向深处。

  在国内歌剧演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海却活跃着一批歌剧艺术的铁杆爱好者和消费者。原来“功夫在诗外”,歌剧营销在这里另辟蹊径:“歌剧之友俱乐部”构建起稳定的歌剧观众档案和网络,并已有了网站;上海观众通过公开讲座、歌剧沙龙、歌剧开门排练、参与歌剧海报制作等各种活动亲近歌剧的机会非常频繁;在歌剧院的白色宫殿式主楼里,周末经常响起歌剧明星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歌声、掌声……

  在剧院 50周年生日到来前,上歌又传来即将排演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鼻子》并酝酿制作以诗人徐志摩爱情生活为题材的时装版歌剧《人间四月天》的讯息。

  超越了当年《江姐》、《小刀会》的辉煌,上歌正在用接轨国际、贴近时尚、走近青年的方式,书写古老歌剧的“上海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