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雄李大为的五道选择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9:27 南方日报

  引子

  时间距离李大为英勇牺牲已快两个月了,而他的故事却一直被武江两岸百姓口耳传诵。

  湖南嘉禾的农村青年、广东省韶关军分区战士李大为,在今年夏天那场超百年一遇

的洪水里,为救落水村民被洪水卷走了……

  8月30日9时多,经过40多天的全力搜寻,李大为的遗体在下游的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艺洲岛找到。至此,中寮村村民和村长梁金财的心情才稍稍安静下来,“我们村要找到李大为,给他找个归宿,让他得到安息!”李大为的骨灰最终被安放在了深圳忠魂园。

  但“寻找”仍未终结。今天,我们追忆英雄的心路里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他英雄的选择。

  1

  儿时记忆

  “财”与“义”的选择

  李大为是爷爷李至辉一手带大的。

  在爷爷眼里,孙子从小就“重情意、轻钱财”。“小时候他看到乞丐在门外乞讨,就会把乞丐拉回家,叫爷爷搬凳子给他坐,给他饭吃。”

  上中学时李大为班上有个家境困难的同学弄丢了一个月生活费,老师号召全班捐款,他当场认捐15元,先是把自己平时存下来的11元给同学,随后接连4天没吃中饭,又凑够4元给同学。

  妈妈蒋花经常提起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她一直都坚持认为:这个事情是她儿子打好良好人品的基础。

  这个故事涉及到另外一个人:蒋花的父亲,一名基层老干部。据蒋花介绍,自己父亲曾在公社当书记,后到县城一个厂里当厂长,但当官40年,由于经常帮助贫困的亲戚和社会上的穷苦百姓,自己的工资每每都用来还债。

  蒋花表示:自己对父亲有尊敬,也有过不满,感情很复杂。尊敬源于自己父亲是个好干部,为老百姓做事;曾经的不满源自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吃上国家粮,家里债务累累,父亲工资用来给因资助别人而欠下的钱还债,“还都还不清,最后等到自己和母亲进城开了小吃店,才陆续把债务还清”。

  蒋花的眼里,父亲的这一切无疑是最好的教材,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儿子。“父亲教我们两句话,一句是无功不受禄,一句是不要让别人往身上点墨水(湖南方言,意思是不要别人说自己坏话),我记得很清楚。”

  她为此还心酸过一次,那是李大为十二三岁时,他看到自己外公家只有几间破房子,便问妈妈,为什么别人家当官住大房子,有钱;而自己外公当了几十年干部,却连房子都这么破。

  “当时,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把自己父亲对我们的两个要求告诉了儿子。”蒋花表示,“当时他虽然比较小,听了我的话后,却想了很久很久,但他对人的善意,一直没有消失,并且越来越表现出了自己的善。”

  “我父亲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蒋花说。

  2

  立志当兵

  “英”与“庸”的选择

  爷爷对李大为的成长有着自己的担心。

  李至辉介绍,家里是靠近城区的郊区,原来的房子被政府拆迁后,他们也成了城镇户口,但这种城镇式的生活环境,竟然让他为孙子的成长忧心忡忡。

  “要自己孙子听老师的话”,对这一点他毫不担心:因为从小孙子就听老师的话,但外面社会上的一些青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让老人感到了压力。

  “我们县城里,和大为年龄差不多的,或者大一些的年轻人,很多没事做,打群架,闹事,闹得更厉害的甚至吸毒。”李至辉表示。尽管对孙子的为人很放心,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影响,经常让我难以放心”。

  时间到了2003年6月,李大为初中毕业。“该干什么”之类的人生基本命题逼近李大为一类的生活在农村或者城镇的青年们。

  生活真实地朝李大为迎面扑来,他去学开车,学会了之后,他就不愿意开了。

  是寻找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还是找到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此时的李大为在迷茫中寻找着自己该去的方向。

  父亲李干学沉默寡言,在他的眼里,脚踏实地地学一门手艺,或者搞好一个工作,就是好儿子。因为家乡人和自己周边的年轻人,一般都是这个样子,或者去广东沿海打工,或者学一门手艺什么的。按照他的理解,这才是“走正道”。

  在东莞打工的父母,把他接到东莞打工。母亲蒋花回忆:2003年八九月份,大为给了自己一句话:“我不做没有意义的事,要做大事。”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儿子所指的“干大事”到底是什么。

  而李大为的目标却一天天清晰起来。当年冬天他报名准备应征入伍,由于年龄不够没有通过。

  第二年,他不死心,再一次报名应征。这一次,他以无可挑剔的表现,被军队选中了。

  也就在2004年,爷爷李至辉在家里和人合伙买了挖土机,准备让李大为去学开挖土机,他对爷爷说:“爷爷对不住了,我想去当兵,当完兵后,我再回来帮您挣钱。”爷爷回忆。

  李大为所了解的“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当兵。

  3

  军营人生

  “正”与“邪”的选择

  “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李大为进部队的想法非常清晰。为了实现“当一个好兵”的愿望,他除了站岗执勤之外,还身兼政治部公务员,经常加班打文件。

  李大为班长贾玉通,对他最有发言权:“他很上进,平时学电脑,仔细地学军事条令,并认真总结我们班上的会。”

  怎么样才能做个好兵?

  排长回忆:李大为一从新兵连分下来时,就分在他的排里,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他往往要对你纠缠到底,直到问清楚为止”;即使对他的批评,“他也要问清楚,心服口服为止”。排长表示:“自己是个粗线条的人,很少和战士聊天,但和李大为的聊天则很多。”

  于是,李大为成了排里唯一拥有排长房间钥匙的人,“尽管拥有我的钥匙代表要帮我忙的时候多很多”,但“这代表了一种真正的信任”,排长的心里话。

  而军营生活并不是荣誉所显示的那样一帆风顺。据韶关军分区干事闫振一回忆:新兵结束后,大为分到总机班,但他有几个“短板”,普通话不好,家乡口音重,电脑完全不懂,甚至作为战士基本素质的体能也与老兵有差距。

  在总机班值班时,他一有空就向普通话好的战友请教,坚持收听(看)广播(电视)新闻,还找来报纸一段一段地朗读。不懂电脑,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刻苦训练,将党章、条令条例几万字输入电脑学习;体能不好,他找到班里同样体能不好的林文宏,一起跑步去韶关北郊的帽子峰。

  不但如此,他还买来《电话学》等书籍。他做的涵盖了军事条令和国家领导人建军思想论述等多媒体课件,至今仍是该部队的学习范本。

  这样,他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2005年12月大为被广东省军区评为“优秀值勤人员”,今年6月份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今年6月5日22时,李大为和班长贾玉通在站岗时,看到军分区大门对面的浈江河边有6个喝得醉醺醺的青年准备将一辆奔腾-125型摩托车推进河中。

  好端端的车子往河里扔,肯定有蹊跷!李大为一边报警,一边迅速和贾玉通走上前去盘问。“当兵的,你少管闲事,否则我们就不客气了。”6名青年见有人上前制止,恶狠狠地说道。两名战士铁骨铮铮。

  在随后而来几名战士协助下,一举将这一伙长期流窜作案的惯犯抓获。

  李大为还和战友们一起执行查处假军车任务,严辞拒绝多起司机行贿,战友们评价他“很过得硬”。

  和他一起来部队的嘉禾老乡李贵,是大为的好朋友。他所了解的大为,还喜欢唱张学友的歌,喜欢看军事书、电脑书和为人处事方面的书。“给战友们的印象挺和善,乐于帮助别人,很正义,也很上进。”

  “我想向他学习。”李贵的眼睛里,满是对大为的欣赏。

  4

  洪水袭来

  “进”与“退”的选择

  7月15日,从湖南而来的武江洪峰席卷乐昌后,一路而下,直冲韶关。犁市镇正处在中途的节骨眼上,其中犁市镇镇中心河对岸的上寮、中寮、下寮三村,正是被席卷的重灾区。

  韶关军分区接到抗洪指令,去年购进的冲锋舟派上了用场,仅有的一支机关部队轮番登上冲锋舟,前锋直扎犁市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和大为一样,战士们都希望在自己当兵生涯中,能有一件大事来成就他们青春的使命,来证明军人是和平年代中老百姓的守护者。大为的班长贾玉通这样回忆:“战士们摩拳擦掌,都跃跃欲试。”李大为更是主动请缨前往救援。

  李大为和他所在的救援队伍,从15日开始,就往返逡巡于武江河的滔天洪水上。

  “水涨起来的时候,太大了,玻璃钢做的冲锋舟,就像一片树叶漂在水上。我们不得不把冲锋舟速度开到最大,希望这样能让冲锋舟在浪中间平稳下来。”曾经历过水上历险的冲锋舟驾驶员回忆。

  由于大水漫过村庄,蜂拥而下,当时他们开着大船,进不了地形复杂的村庄,只好待在河流里。

  当时他们定下的转移群众模式如下:大船带着冲锋舟过河——冲锋舟下船——接近被困村民——将其救下,放在冲锋舟——再将人转移到大船上——大船横渡河水,将人转移到镇政府这边所处的高地上。

  “很累,很紧张。”大为的班长贾玉通回忆,当时他们同在一艘冲锋舟上。他介绍,每靠近一所房子、一名群众,李大为和战友们都是站好身子,一个战士靠住房屋,抱紧墙角,将站在高处的群众双脚放在肩膀上,然后再下到双手合拢的手掌心,再下到自己的冲锋舟里。

  “31个小时连续奋战,都是这样的方式,我们只想多转移老百姓。”贾玉通这样回忆。

  一连两天,落在李大为肩膀上的有80多人。当天下午,抢救和转移了被困在村子的580多名群众。

  大为的战友、军分区政治部干事侯玉魁一直和大为所在的战斗小组在一起。他指着犁市镇渡口稍上一点点的一个商店门口说,当天晚上休息间隙,由于太累,大为就靠着店门口这边的墙壁睡着了。

  “看到战士们太饿,我就在小店里买东西给战士们吃,当时李大为睡着了,战士们拍他起来吃,但没有叫醒他。”侯玉魁这样回忆,“他太累了。”

  在侯玉魁随军拍下的录像片里,5月16日的暮蔼苍茫中,李大为走向冲锋舟,又回过头来看一下,又继续走上冲锋舟: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去救人。

  “我们当时看他一直没有休息,就建议他这一次不要出去,但他还是坚持要出去。”贾玉通泣不成声。

  5

  面对死亡

  “生”与“死”的选择

  真正的危险就是在侯玉魁留下这次短暂影像的前面,当天19时05分来临。

  从当天4时多开始,洪水一直冲到顶峰,没有回落。“我们的船在中寮村救人,当时只剩下梁建芳一个人,站在他哥哥梁金财的房顶上。”大为曾经的领导、司令部作训参谋这样回忆。当时,船上有4人:陈明、贾玉通、李大为和一名带队的镇干部。

  “整个村子当时是一片汪洋,水深达5米多,十分凶险。”梁建芳回忆。当天19时许,自己孤立于房顶上,四周一片大水茫茫。

  冲锋舟一路折冲而过,很快逼近被困房屋附近。四周波涛汹涌。梁建芳被救下冲锋舟,此时,一堆木头顺流而下,借着水势,从冲锋舟上方撞上了冲锋舟。

  很快,冲锋舟翻了,包括梁建芳在内的舟上5人一道掉进了水里。三人很快爬上了那堆木头。木头继续顺水而下,被环绕在村口的竹林挡住了。

  “当时两个人在前面拉,李大为在身后用手托住我,我爬上了那堆木头,而李大为却被卷走了。”梁建芳说起这件事来,黧黑的脸上满是抑止不住的悲伤。

  “要是李大为不去救梁建芳,那死的就是梁建芳,我相信,要是李大为这样活了下来,他也不会开心,而是满身的遗憾。”贾玉通说。

  与李大为同住一个宿舍的李晓华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看到几百个老百姓在那里,我们当兵的不去救,他们就会淹死。”

  “他心很善,这样舍己救人对他来说,是很自然的事。”一位朝夕相处的战友还沉浸在悲伤里。

  大为终有大为。他牺牲时,还不满19岁。

  记者手记

  青春的选择

  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一些高尚的灵魂,自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洗礼,比如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讲述里,李大为在儿童时代、少年时代以及一度困惑、彷徨的青年时代,他对妈妈说“要做大事”。从这一点而言,他的选择一直很正确。

  无可否认,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一个农村的青年,他的困惑、彷徨也曾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他接下来的选择却很崇高:当生死选择突然而来的时候,他舍己为人,英勇牺牲。这个选择,足以让很多人永不忘记。

  “TOBEORNOTTOBE?”哈姆雷特曾面临的“选择”,一直揪住了很多代人的心。与王子为王位、为家族复仇相比,李大为的青春选择,为祖国、为人民的慨然牺牲,无疑有着更伟大的意义。

  本版撰文刘中元钟友国李文景邱泠波杨小刚

  本版摄影侯玉魁本版统筹曾庆春

  图:

  牺牲前,李大为的最后身影。

  大为在接受雷锋精神教育。

  打枪,可得仔细瞄准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