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怀好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9:29 南方日报

  娱评

  郑照魁

  “广州有某些拿笑场说事的人,不怀好意,我看不惯。他们就是故意去电影里找笑料的,自己不尊重自己。”这是冯导前天在《夜宴》北京发布会上讲的话。

  冯导的意思很明确:严肃点,你这是在看一场悲剧。所以,我们现在就严肃地来讨论一下他老人家关于笑场的逻辑——看《夜宴》不能笑,因为那是悲剧;一旦笑了,那你要么是没看懂,要么就是不怀好意。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正常,也很严肃。毕竟真理永远都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不管从商业电影一贯的方式还是从电影的票房角度来看,冯导的样子,都很像真理。

  《皇帝的新衣》里也有真理,那个真理掌握在两个裁缝和皇帝的手中。从这个角度出发,所有认为皇帝穿的衣服很漂亮的人都是那两个裁缝的知音,因为他们没有挑那件“衣服”的毛病。这样的人,估计就是冯导口中的“市场”里所需要的观众。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子,就是冯导“看不惯”的人了,因为这小孩子在挑刺,而且挑那件衣服上最基本的一个毛病。

  问题在于,现在有太多人像小孩子一样“无知”。冯导的挚友王朔说,无知者无畏。所以不止一个观众像小孩子一样,笑了。

  看不懂,那是观众没水平;有争议,那是媒体太多事。这样的说辞,似乎大家听起来都有点耳熟——没错,就在9个月前,陈凯歌导演几乎也是以同样的逻辑向大家解释他的《无极》,但那件事情的结果呢?陈导把太多人善意的批评当成了不怀好意。这一次对冯导,还会有很多人同样“不怀好意”。

  一言堂与多言堂,这是电影拍摄与电影观看过程中的最大区别。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必须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理念、一种思路,否则拍出来的电影会杂乱无章;但在电影观看过程中,甚至电影评论过程中,你必须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所以,冯导所说的点映的过程同时是“考察媒体公信力”的过程,听起来就异常幼稚了。按照他的理解,在广州点映过程中曾经有人鼓掌,所以,只有那些说《夜宴》博得满堂彩的媒体,才是有公信力的。换句话说,只有说他们好话的媒体,才是令人信服的媒体,而只要指出影片的缺憾,那就是不怀好意。

  “外国人看《夜宴》说没有中国特色,那是他们嫉妒我们拍得好,超过了他们的水平,所以他们要以强硬的姿态把我们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这句话同样是冯导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

  为什么中国导演拍完“大片”,就都学会了强词夺理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