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9•11”的黑色幽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3:59 新华网

  

“9•11”的黑色幽默

  资料图片:2001年9月11日,美国4架民航飞机遭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塔楼相继坍塌,一架飞机撞击了华盛顿附近的五角大楼,另一架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附近。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3000多人死亡或失踪。 新华社发

  炒作“9·11阴谋论”的,如今是美国人自己,是美国人反思“9·11”事件的感情发泄

  “9·11”事件五周年在即,世人早没有当初“我们都是美国人”的感慨,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都不是美国人”的呐喊——“9·11”后的美国多次恐怖袭击阴谋竟是本土美国人策划的,因为他们认同本·拉丹更甚于认同美国。

  蜜蜂蜇大象的效应,不取决于蜇的厉害程度,而取决于大象如何发作。这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五年前的“9·11”,恐怖分子对美国的攻击,就是这种自然现象的社会再现。美利坚大象的震怒,的确颇有大王之怒的气势,先是倒掉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接着要一个个收拾三个“邪恶轴心”:伊拉克、伊朗、朝鲜。

  然而,国际版蜜蜂蜇大象五周年前夕,“9·11阴谋论”上演了:一些美国人认为“9·11”袭击是布什政府的一个阴谋,为的是给中东战争制造理由。因为仅凭两架民航客机是不可能把世贸大厦撞倒的,一定是美国特工在大厦里预先放置了炸药;或者说,美国政府已经截获恐怖袭击情报而没有采取措施,因为当权者需要血淋淋的事实作为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正如当年珍珠港事件一样。

  法国人早在“9·11”事件爆发后不久就出书指出,“9·11”袭击是美国政府的阴谋,可能就是美国的犹太人干的,等等。如此阴谋论并不新鲜。问题是,它为何沉渣泛起?而且是为许多美国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于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澄清?

  其实,疑问仍然是围绕蜜蜂蜇大象的逻辑展开——在蜜蜂蜇大象前,大象(美国)为何不把蜜蜂(本·拉丹)拍死,而等到被蜇出个大脓包才想起来要去拍苍蝇(伊拉克)?!是否大象为除掉蜜蜂,怕够不着,而引诱蜜蜂来蜇便可一举歼灭之?问题的关键不是蜜蜂是否蜇大象、如何蜇大象,而是大象——美国当局的作为和不作为。

  认定美国作为的,也就是美国政府帮本·拉丹制造“9·11”悲剧,是神话美国的情结作怪,认为美国是无所不能的,正如好莱坞电影里的超人;或者反过来讲,他们不愿意承认一小撮恐怖分子更准确的说是藏在山洞里的本·拉丹有如此能耐,仅凭几架客机就可以重创强大的美国,肯定是美国当局借机发作,在他们内心,有美国天下无敌的神话。

  认定美国政府不作为的,是美国人对政府天然的不信任情结在作怪。对政府不信任,源于西方的人性本恶和权力本恶的假定。正如《联邦党人文集》的经典名言所描绘的——“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政府的天然不信任导致对当局和当权者的不信任。这就不难明白当年美国人选择布什而非戈尔、克里,因为后者太精明——精明到可以撒谎的地步,而前者虔诚、傻乎乎,至少不会出卖选民,也不会出卖美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拉里怕是难选上美国总统,因为她太具野心和进攻性。)

  认定美国当局的作为也好,不作为也好,其实反映的是布什政府“9·11”以来的政策不得人心。炒作“9·11阴谋论”的,如今是美国人自己,是美国人反思“9·11”事件的感情发泄,借助珍珠港事件衬托,更体现出美国式的借古讽今。

  而美国政府特意提出调查报告,如此认真批驳“9·11阴谋论”,恐怕也是头一遭。原因在于共和党当局顾及11月中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要辩护的不是“9·11”事件本身,而是当局的政策和处境,毕竟这股怨气传播开来,不只是影响美国的形象,更会殃及美国信用,损害进行中的反恐战争,也为伊拉克动荡局势所不容。 【作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王义桅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9•11”的黑色幽默

  “9·11”五周年:美国站在反恐十字路口

  5年前,纽约双子塔的坍塌不仅惊醒了冷战后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也引发了全世界对后冷战时代新的国际政治现象的重新解读,结果是“恐怖主义”与“反恐”成为过去5年牵动国际政治、重塑国际关系的主旋律。美国一度因祸得福,高举反恐大旗,对内凝聚民心,推进军事、安全、情报系统的全面转型,凸显出“一超”化危机为转机的超强能力;对外引领国际反恐联盟,摧毁塔利班老巢,进入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并掀起一股大国合作、协作的新气象。

  然而,布什政府未能正确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也始终未能正确回答“他们(恐怖分子)为什么恨我们(美国)”这个根本性问题,反而把大国联合反恐视为对美国的无条件支持,把阿富汗战争的轻松获胜理解成美国在军事上的无所不能,由此断送了反恐前两年开创的大好局面,走上了伊拉克战争和中东民主改造的不归路。 >>>点击详细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911五周年美国民众回首事件感受

  

“9•11”的黑色幽默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