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注销爹妈户口的新闻隐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6:26 正义网

  江西宜丰县农村一对“死亡”了6年的谢姓七旬夫妇,日前来到派出所,恢复他们的户籍。原来6年前其子认为,父母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能力,实在无力承担乡统筹、农业税费等,于是考虑再三,申报父母死亡,注销户口,以减少人均税费。在获悉现在全面取消了农村税费并对农民进行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之后,其子左思右想,觉得自己6年前失算了,便让父母到派出所要求民警恢复户口。(《珠江晚报》9月11日)

  户籍,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的是一种身份符号,也是一个生活门槛。对一些人来说,它可以带来权力和财富;对于部分底层人群而言,某种意义上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则像一条鸿沟,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横亘在人们面前。就像谢姓夫妇的儿子盘算的,父母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能力,但还要承担无力承担的税费等。这种略带悲怆的诉苦,正是对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拷问。

  多年来,全社会对农业的关注不断升温,“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声不绝于耳。农民负担问题、农民失地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连续几年成为“两会”代表反映最集中的热点问题,而“三农”工作业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换而言之,如何增收减负,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的一个难点,一个心结。

  但增收减负的前提,必然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而走好这条路却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个大问题。新闻中提到的谢家境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果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相信谢家之子,也不会出此下策。

  所以,有专家悲观地认为,在社会保障体系远未确定和完善前,较长时期内会形成一个社会保障的巨大盲区,使得真正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并借以增强生存能力的城乡人口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因而,在今后若干年内,对相当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阶层来说,生存的压力将变得空前巨大,而一旦遭遇变故,就有可能陷入灭顶之灾。但愿这不会成为现实。

作者: 叶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