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维权兴业创新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6:52 人民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维权兴业创新发展

  ●2006·国际版权论坛背景材料

  人民网北京9月5日讯记者孝金波报道:今天,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共同承办

的2006·国际版权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龙新民等人在开幕式上致辞。

  以下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在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出版产业进入了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重塑市场主体的战略发展关键期,今天探讨的产业创新发展与版权保护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只有通过提高版权意识与经营水平的提高,企业才能良性发展,文化产业才能蓬勃兴旺。在改革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意识形态与商品生产双重属性,此时需要深刻认识什麽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国外被称之为“创意产业”,是以智力成果为资源、内容为核心,以创新为推动力的版权产业。按照国际惯例,判定产业性质的依据是知识产权法中的版权制度。版权制度保护着产业的核心产品和服务,版权制度直接成为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版权产业涵盖了新闻出版、音像电子、音乐影视、广告与艺术计、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信息网络等以智力成果为内容的行业,版权成为产业的核心价值。

  内容、技术、资本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产业主体,版权产业的本质是通过激励创作者和传播者用技术手段将创意内容转化成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多种形式出版物(作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其价值,并通过资本的运作,形成再创造与再生产的经济产业链。

  版权保护制度是发展版权产业的基础制度和重要保障,版权保护制度不仅是权益的保护、创新精神的保护,更主要的是规范与约束、保护与激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资本再投入和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十八世纪,印刷技术的提高带来了报纸图书成本的下降,印刷品市场的消费需求增长,吸引资本投向了印刷行业,然而利益驱动引发了无序的竞争,由此第一部《版权法》诞生了,它以法令的形式规范了著作权人与出版印刷商的利益关系,促进了新闻和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从纸质印刷、广播电视,到今天网络信息、移动通讯技术的应用,文化传播冲破了地域、空间、载体的限制。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产生,都打破了原有版权保护制度的制衡,需要建立新的利益平衡关系,由此催生了各国针对不同媒介的版权法案及一系列国际公约的出台,著作权人、传播者、消费者的关系在重新界定与调整中趋于合理。版权保护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步入全方位的国际化时代,从原始的著作权人的权益的维护,上升到了人类共享的精神文明财富的统一的多边的版权保护制度与体系的建立。

  版权制度的发展水平是反映和衡量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版权产业发展的总体结构、规模与发展趋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版权保护水平的差距,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美国是一个版权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它以绝对优势垄断了全球的影视与传媒市场。根据数据分析显示2003年美国知识产权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1903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7%,年增长率为5.8%。而美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仅为3.0%。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约为1055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9.6%,年增长率达到了7.5%,美国的版权产业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简况》,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11.69万亿元)的3.1%。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是文化产业中最成熟的产业,但其在GDP中仅占0.3-0.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经营水平、市场产品化水平都有待于提高。过去的十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9.4%,新闻出版业年均增长率约为10%,距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预示着版权产业远大的发展前景。

  “十一五”期间,国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数字化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版权产业势必会成为投资热点。在文化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中,我国必须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1】【2】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维权兴业创新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