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粮食加工 “战国时代”何时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1:13 大江网-江西日报

  

粮食加工“战国时代”何时了?
千佳米业生产车间。本报记者杨继红摄

  金溪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从2003年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以来,该县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迅猛,短短三年时间,已有60家之多。这些企业在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提升粮农种粮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同质化竞争的诸多弊端。

  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调出大省,提高江西大米的市场竞争力,加工企业的龙头地位必须加强。记者希望通过对金溪县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剖析,对全省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健全和完善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品牌众多纷纷吃不饱

  在金溪,可以找到品种较为齐全的各式大米。爱和牌、千佳牌等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大米以包装精美、质量上乘吸引中高端消费;而一些大包装的大米,有的叫“金溪大米”,有的干脆只有“精制大米”几个字,如果不是注明厂址,根本不知出处。

  良莠不齐的大米产品背后是大米加工企业的“诸侯混战”。60家企业有50多个品牌,这是一番怎样的热闹景象!

  大的企业日加工大米120吨,小的企业今天有米就开机器,没米就关门。

  强势企业有的取得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成功进入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小企业没有固定的品牌,生产一批大米就可“创”出一个品牌。

  年产粮食逾2.8亿公斤的金溪,粮食的商品率达70%,要让粮食卖出好价,就要在加工增值上做文章。金溪县有5家上规模的企业,千佳米业、和氏米业、方河米业、鸿发米业、华福米业日加工能力均过120吨,这些大型企业设备精良,引入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注重创建品牌,因而生产成本较作坊式加工厂普遍要高。某企业厂长介绍,QS认证、ISO9000认证、绿色食品的监管使用费等各项开支一年就要几万元;小企业多数雇请临时工,而大企业用的是合同工,即使不生产也要有保底月薪。

  同行必然有竞争,而很多时候,这种无序的竞争就是一场“正规军”与“游击队”的较量。

  国家粮食部门执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不论米质好坏,只要是水分、杂质不超标,早稻都按每50公斤70元收购。相形之下,粮食加工企业则显得更为灵活,为适应市场对高档优质米的需求,对优质稻实行优质优价,在国家保护价的基础上上浮10%至20%,因而,优质稻基本流向加工企业,今年金溪县优质稻的收购价是每50公斤72至75元。而因为加工企业过多,为确保粮源,大企业纷纷建基地,与粮农签订收购协议。

  然而,一些“游击队”式的企业拿到大米订单,时常不惜抬价收购,在利益诱使下,一些基地粮农也难免毁约趋利。而小企业因为实力所限,有时会出现打白条现象,但农民贪图每公斤三四分钱的差价,也会接受。琅琚乡一加工企业老板去年给农民打白条后,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后又参与赌博,输了大笔钱,自感难以偿还债务,带着四五十万元一走了之,几十户农民的血汗钱至今没有下落。

  据了解,目前全县粮食加工企业无一家满负荷均衡生产,一般一年有三四个月无米加工。

  产业化在探索中跋涉

  从2000年早稻退出保护价收购,到2003年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一度出现的卖粮难曾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国家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毕竟也只是权宜之计,如何增加粮农和粮食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走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路子,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以标准化、品牌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是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的根本出路。

  粮农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需要龙头的带动;而加工企业要闯大市场也需要有稳固的生产基地。正是出于这种相互依存的需要,金溪县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从去年开始陆续布点建基地。

  从开始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到如今的“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变化的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实质:产业化链条更臻完善,避免了农民粮价高时就毁约,粮价低时企业不愿独自承担风险,合同履约率低的弊端。

  随着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对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佳米业在这方面就有很深的体会。该企业今年2万亩的水稻基地中有1万亩是连片的,是与该县黄通乡6个种粮大户签的合同。为了扶持这个万亩基地上规模、出效益,千佳米业年初就贴息借款12万元给基地搞排灌渠、机耕道修复等项目,春耕前,企业还带领几个种粮大户去市场、农业科研院所了解需求信息、新品种、新科技等。

  基地6位种粮大户之一的冯爱国说,今年种早稻,千佳米业在4月、6月先后两次请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深入田间,指导播种、育秧、防病灭虫。6月那次,专家们从田间取标本分析,发现有稻瘟病的苗头,马上开出“处方”:用石灰撒在稻田的四角,并配合施用一些指定的农药,这种防治办法一亩只需花10多元钱,就预防了稻瘟病的发生。

  而在产业化进程中,真正能担纲龙头作用的还是规模企业。金溪县另一家大型加工企业——和氏米业已联系农户1.5万户,优质稻订单面积达8万亩。目前,该县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95%,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功不可没。

  然而,现在这些龙头企业大都靠自身“滚雪球”式发展,没有外力的助推,很难有快速发展。

  资源整合实现共赢

  丰富的稻谷产量、充裕的加工能力,这些都是做强粮食产业的良好基础。如何变目前一盘散沙式的无序竞争为利益共享的差异化竞争,有关专家认为,成立粮食加工企业集团,整合全县的加工能力,分工协作、合力打造统一的品牌,才是上乘之策。

  金溪有50多个品牌,但其总产值、品牌的知名度与湖南的金健米业等同行相比,只能望其项背。而“金健”起步时也不过是常德一家国有粮油公司而已。金溪县的同类企业如果能抱团闯市场,主攻一两个品牌,其前景同样一片光明。大型企业设备精良,可以主攻高档米、营养米及米制品的深加工等;小企业则可主攻米的粗加工,以及米的副产品如粉条、饴糖、饲料等的开发。

  目前制约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仓容等,保持企业天天有原粮可加工,一要有足够的收购资金,二要有足够的仓容来存放。而这靠一家企业的能力是很难达到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县粮食收储公司的储粮能力是17万吨,到8月底库存约10万吨,预计有6万吨左右的空仓。县粮食收储公司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无条件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因而公司从事优质稻的收购就属于经营范围,这一块的收购资金需到农发行贷款,审核手续很严,也有较大风险,公司没有开展这项业务。

  如果加工企业集团与县粮食收储公司开展合作,将后者6万吨的仓容租下来,可以解决加工企业无处存米的问题,收储公司一年也可新增200多万元的租赁、保管费。同时,收储公司还可以出面到农发行贷款收购优质稻,利息仅为4.74‰,而一般的加工企业只能申请商业贷款,最低也要6‰。当然,其中的利益共享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我省是全国产粮大省,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大米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开拓进取固然重要,但政府的扶优扶强,引导龙头企业合力突围,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也同样重要。

  苏群辉 本报记者鄢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