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杂弹:红色旅游入脑入心的熏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1:24 大江网-江西日报

  说实话,我以前对赣南是一块血与火锻造的土地、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抽象、模糊,不甚了了。7月份,为了写作本报策划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开篇通讯《长征,红色记忆中永远的光芒》,我深入瑞金、兴国、于都等地采访、参观革命旧址,走访老红军战士,搜集文字资料,一路下来,我的情感一次次被激起旋涡,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我对数字一向是很麻木的。但一踏上赣南,在瑞金的叶坪、兴国的将军园、于都的长征第一渡参观学习,在一位位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红军家中聆听他们的亲身经历,一组组数字便跳跃起来,鲜活起来,仿佛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刻入了我的脑海。

  我们知道,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余人从瑞金一带出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征程。瑞金有3.5万子弟参加长征,其中1.08万英雄长眠于雪山和草地之间。于都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63万人,参加长征的每5个红军战士中,就有一名属于都籍。而兴国有1.2万英烈牺牲在漫漫征途中,相当于每公里长征路上,就掩埋了一位兴国烈士的忠骨。

  当我在赣南了解到这一组闪光的数字,我内心的情感像江河一样奔泻着。这一次红色旅游告诉我,组成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战士,应该说很大部分属赣南籍,而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又都牺牲在长征途中!我走一路,感触一路:赣南的土地,是一块多么厚重的土地!赣南的人民,是多么了不起的人民!

  事后回想起来,只有当我置身于红军的故乡,亲眼看到红军将士的遗物,亲耳听到老红军讲述故事,才会在内心对脚下的这块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以前书本上的概念,马上形象化了、立体化了。

  啃书本和来到现场体会就是不一样。的确,书本能给我们知识,但对于远走的战争、过去的历史,即使描写得再详尽,也难以使人产生亲临现场的效果。只有当时的氛围、历史的遗迹、老人的亲述,才能让我们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由此联想到国外的“吃苦教育”、“体验教育”等。日本有的学校为孩子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活动,故意让学生在恶劣的环境中,接受生存能力的考验,了解生活的艰难困苦。说实话,这就比课堂上的效果强多了。在学校,老师讲得再

天花乱坠,恐怕也是隔靴搔痒。只有身在其中,你才可能有切身体验、切肤之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以为发展红色旅游确有必要。就如笔者,年近半百,还是对赣南的革命斗争史一知半解,就更别说生长在幸福之中的下一代了。中国革命的艰难进程,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仅靠从书本上的文字记录中去了解,似乎还远远不够。如果来到井冈山上、长征途中、延水河畔,肯定会有振聋发聩之效,肯定会结醍醐灌顶之果。

  从赣南回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为着不能忘却的记忆,为着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有责任更好地保护革命斗争时期的遗存,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业,使人们受到入脑入心的熏陶。红色旅游所发挥的作用,是书本、电视等不可替代的。

  卓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