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干预少企业天地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3:31 深圳商报

  “有形之手”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有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

  政府干预少企业天地宽

  【本报讯】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深圳清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冠平曾经说过:“对勇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家来说,深圳的天空真的能够掉下‘馅饼’来。”1996年来深圳创业,

冯冠平见证了深圳清华研究院从伸手向国家要钱“吃皇粮”,到依靠自主创新“吃馅饼”的历程。

  在短短数年里,深圳清华研究院平均每年有1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技术价值超过10亿元,孵化企业300多家,总产值超过百亿元。通过孵化企业和出售股权,深圳清华研究院的净资产由最初不到1亿元增长到10多亿元,形成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深圳清华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只是深圳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环境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0多年前,深圳还是个以贸易、房地产和三来一补加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最高、出口最多的城市:华为、中兴等一批本土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迅速成长壮大,并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产业生态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和第一经济增长点。

  一个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生存的科研机构,到了深圳为何就成了创造财富的摇篮?一个科技资源存量极小的城市,为何在短短的时间内走在全国科技创新的前列?记者向每一位接受采访的企业家寻求答案。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深圳有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企业干预少,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

  1994年,“无形资产”一词还鲜为人知时,《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在深圳诞生;1995年,中国绝大多数人还在端着“铁饭碗”的时候,针对跳槽人员的《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1995年颁布的《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科教兴市战略,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形成高科技要素的积聚效应,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人才、资金和高科技公司在这个时期大量流向深圳。由此,深圳自主创新踏上了快速成长之路。1998年2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即“22条”),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人才引进、技术入股、人员出国等方面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给足了优惠政策,引发了深圳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热潮。在“22条”的基础之上,2004年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以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着眼于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保持高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提出加快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后,深圳又制定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并且出台了20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支持创新的“1+N”政策体系,全面推动全社会的创新。今年,深圳又通过了全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条例全文贯穿着鼓励改革创新的主线,为深圳继续高擎改革创新大旗提供了制度保障。

  深圳自主创新的土壤,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引发移动存储“革命”的朗科公司总裁邓国顺,原来在新加坡一家公司工作,后来决定回国创业。他先后考察了多个地方,最后将创业地选在深圳,因为他看好这里的自主创新环境和氛围。2001年,朗科研发资金出现困难,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深圳科技局申请科技三项经费,没想到很快就从政府部门拿到100万元无偿资助款和150万元免息贷款。邓国顺说,没有深圳就没有朗科。一个刚起步的小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能获得资助,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更坚定了朗科走技术创新之路。

  回顾深圳清华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冯冠平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在大学时一直十分困惑,那里有一批重点实验中心,有一批很好的科研成果,但就是走不出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到了深圳,我感觉豁然开朗,海阔天空!深圳清华研究院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深圳有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