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海的三减三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4:1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居民钟大清、庞大明经历的收支变迁

  本报首席记者 高纪开 蒲薇 张全能

  在金牛区,最穷的地方是哪里?人们说,一直以来都是向海。

  离成都市区5公里的北郊天回街道办事处(以前是天回镇),因为唐玄宗“天子回头”传说、李劼人名篇《死水微澜》、皇恩寺遗迹等而声名不小。紧挨着天回镇,是天回山,丘峦起伏,土质贫瘠,多年来缺水少路,山上人的生活十分艰辛,与山下城镇人的差别很大。

  向海社区(以前是向海村)就在天回山上。

  “在山里面我算得上是有名的勤快人了,是个种菜的能手,又勤劳又有手艺,一年到头还是挣不到几个钱。”向海社区5组57岁的钟大清,说起以前的日子,连着摇了两下头。

  “尽是黄泥巴,收成不好。修路靠村民凑钱,修得也不好,下雨就冲垮了。挑菜下山去卖,半夜就出门天黑才回来,只卖十来块钱……我们做梦都想把路修巴适,但是挣不到钱啷个修得起路,修不起路又啷个挣得到钱?”7组的庞大明今年68岁,话语里饱含风霜。

  但现在情形变了。“村民不掏一分钱,路修起来了!”摆起现在的龙门阵,庞大明老人谈兴盎然,“区上、街道的干部来给我们宣传了,要建设新农村,城乡要向一体化发展,我们山上的路啊、水啊、电啊这些事儿,都要像城镇那样,由政府来解决,不要村民凑钱了!路通了,水不缺了,银杏园、观光瓜果园搞起来了,好挣钱了!”

  “公共的、基础的东西如果还是靠农民出钱来搞,我怕是劳累一辈子也过不上今天的生活。”钟大清也感叹道。

  钟大清、庞大明的共同感受是:农民的公共支出大大减少了,收入、福利大大增加了。

  一减

  以前出钱出工修路,现在不出钱就把路修起来了

  一增

  给自己修路还能挣工钱,纯粹的体力活都是30元每天

  把路修起来,是向海农民祖祖辈辈的心愿。

  烂路的滋味,庞大明深有体会:“一下雨,黄泥巴就粘得很,一年随便要扯烂两双筒靴。有一次,硬是把我的脚板从筒靴里头扯出来了。”

  1970年代,庞大明买了辆自行车,他成了当地最早买自行车的村民之一,但是在大伙儿羡慕的眼光里,他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实在的好处:每次下山卖农产品,都要3个人一起走——两人挑担子、一人扛自行车,一直走到山下的公路上自行车才派得上用场。

  1990年代初,村民们凑钱,自己动手,把泥巴路加宽,铺上煤炭花,可以通行拖拉机、火三轮了。但是因为路基孬,雨水一冲,路就会垮不少,只剩下两三米宽,遇到下雨天拖拉机、火三轮就上不去了。

  1998年,结合当时的蔬菜基地建设,由区交通局拨款,村民出工,炭花路改成碎石路,铺了一层柏油,有2.5米宽。村民们出行,可以少走一半烂泥路了。

  行路难问题彻底解决是在去年3月银杏园项目启动以后。政府出钱在向海社区新建了10公里沥青公路,净宽5—7米。

  “我们不但不出钱了,出工去修路还要挣工钱,有技术的挣得多些,啥子技术都不需要的体力活也是每天30元。”钟大清说,“我老妞(妻子)也去挣了700多块。”

  现在,农民们要卖农产品或买家具之类的大件东西,都是汽车直接来运送了。庞大明感叹:“不再是肩挑背驮了!我常常在新修的公路上和公园里转耍,活动活动身子骨。以前走烂泥巴路卖几分钱一斤的菜,现在在这么好的公路上走耍,感觉硬是变化大得很……”

  除了修路,向海社区还搞了700多亩银杏园的配套绿化。钟大清在绿化建设中干了一份修剪花木枝叶的工作,“工钱也是每天30元,今年已经挣了6000多元。美化自个儿的家乡,不出钱还倒挣钱,好安逸的事哦!”

  二减

  以前自己挖凼蓄水,自己出钱安电杆牵电线;现在不出钱水电气就配齐了

  二增

  有了养老和医疗保险金,感觉“就像城里人领退休工资、看病报销”一样

  用水是天回山农民们多年来的另一大困难。早些年,他们自己挖土凼蓄水。1990年代,按每人60元的标准集资,政府再给补贴,安了自来水;政府出资、村民出工挖基础,建了微水池。

  当年拉电线也是村民自己出钱出工。1985年,钟大清和邻居一共5户村民,从最近的成华区石岭村接电,每户摊了130多元。钟说,20多年前130多块钱不是小数目,“那个时候一年到头才存几个钱哦,城里人的工资也才几十块嘛。”

  每户村民都从已经通电的最近的另一户村民家接电,有的单家独户掉得远,要多立电杆、多拉电线,费用就高。钟大清说,他们5组有个叫何继胜的,就花了300多元。

  现在,水、电、气、垃圾站等建设,农民都不出钱了。建在向海社区7组的银杏园农民新居小区,这些设施都配套齐全。“我们搬进去后,生活就跟城里人一样的!”庞大明说。

  而且,养老、医疗有了保障也让他非常开心。政府补贴4000元,自己出1.6万元,就办了保险,每个月领288.5元养老金。“我老妞(妻子)也一样。就像城里人领退休工资、看病报销。生活没得啥子顾虑,精神也爽快了,身体都长好了,有的还有了点‘将军肚’,碰到的时候开玩笑说要‘减肥’。原先山上农民有几个需要减肥哦,营养还不够的嘛。”庞大明笑呵呵的,眼睛快眯成了缝,“以前觉得生在农村、生在山上,命不好,现在看来,跟城里的差别越来越小了嘛。”

  三减

  以前修房子“是从泡菜坛子里捞出来的”,现在住新居“只要人均没超出51平方米,不要你出一分钱”

  三增

  农民新居里每户农民配置一套出租房用于出租,还可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营业房经营收益中分红利

  钟大清原来的房子已经拆除,公路蜿蜒延伸到那里。他所在的5组以及4组,是银杏森林景区,已种植银杏树2万来株。他家的新居在7组的农民新居小区里,目前正在施工,主体工程已经展现出来。

  “拆旧房子连同竹木庭院的补偿费,平均下来每个人有两万元。”钟大清说,“新房子按每个人51平方米的标准修,修成一套大点的、一套小点的,自家住一套,拿一套出租,以后每个月可以收几百元房租。”

  庞大明所在的7组的住房要下一步才拆迁。他现在的家是一座两层小楼。“修房造屋在农民来说一直是大事,往往要耗掉很多年积蓄的家底,可以说是从泡菜坛子里捞出来的。”他说,最早他家是土坯茅草房,20多年前换成了砖瓦平房,前几年修成了现在的小楼房,“山上有人说,每修一次房都要磨脱一层皮。这个话不假哦,修房子算得上是农民最大的开销了,几万块呀,不好攒哟。这回安逸了,哪怕你以前是烂茅草房,甚至就算没有房子,也一样修起安排给你,只要人均没超出51平方米,不要你出一分钱!”

  社区还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天恩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在银杏园获得1.5万多平方米营业用房和配套用房,农民们作为股东将从经营收益中分红。

  “我记得2000年之前,一个生产队(村民小组)好几十户人,没得哪户存了1万块钱的。我种菜是有名的,也存不起1万元。”钟大清说,“现在一个家庭一年挣个一两万元不成问题。”

  庞大明则说:“基本的建设不要我们出钱了,福利好了,挣钱的路子又这么多,修路、修房、绿化、餐馆、瓜果园,哪样不用工?不过我这把年纪挣不到工钱了,但看着乡亲们出钱少、挣钱多,心头也像喝了糖开水一样。”

  金牛区的人都说,向海将成为全区最富的涉农社区之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