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师收入分化 社会承受其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6: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教师收入分化社会承受其痛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有份调查表明,中国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收入两极分化是最大的苦恼。多数教师认为,不仅名校与普通学校的老师收入存在两极分化,而且校内的名教师与普通教师收入也存在两极分化。

  上述调查说明,教师对收入两极分化的苦恼,不完全是由中国目前地区之间、城乡收入客观上存在差距引发的——也包含这些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如果说高校教师之间收

入拉开档次,客观上与教师所学专业、申请项目以及个人努力相关的话,那么在中小学内部,收入两极分化,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行业内部发展的失衡。

  上世纪70年代末,从“文革”噩梦中走出不久的中国,在赶超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在中小学重新恢复了重点与非重点。年复一年的政策倾斜,让重点学校成为普通教育上的“贵族”,在师资、生源、声誉、财政拨款、吸纳社会资源等方面,重点学校都是普通学校望尘莫及的。从校舍上,“重点中学像欧洲,普通学校像非洲”的现象比比皆是。

  新世纪以来,国家制定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政策。就在前不久,新出台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不设重点与非重点,普通中学内部也不准分重点与非重点班级。但客观上,经过20多年的非均衡发展,名校与非名校之间差距已经拉大,已形成所谓的“马太效应”:好的可能更好,差的可能更差。比如普通学校一个教师,教学上稍有点小名气,可能就会被重点学校高薪挖走。此外,重点学校特别是重点高中如果办好了,甚至还可能成为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的“生蛋机”!

  教育内部的失衡,当然会转嫁到社会上。其一,重点学校规模无论怎么扩大,所谓的“优质学位”仍然是当今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一位难求,每到招生季节,走后门、打招呼、递条子等现象络绎不绝、屡禁难止,由此导致社会腐败,谁能说得清?

  其二,教育内部生态的极度恶化。今年暴露的陕西洋县高考顶考事件,就是明证。竞争的主战场最主要是每年的生源大战,特别是高中之间争夺好生源。一到招生季节,一中、二中的老师们,都会到各自老家乡镇中学游说。中国千丝万缕的关系网,在这里又发挥了作用。初中校长或者毕业班班主任成为最重要的公关对象。由此又滋生出多少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现象。

  其三,教师收入两极分化,真正的受害者是学生。一个社会,非名校肯定多过名校,非名校老师感觉上灰溜溜的,心存苦恼与不满,诱发其责任心的下降,这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那些没有被重点学校录取,或者进不了重点班的学生,因为过早地被判定为无希望者,过早地感到他们是人生的失败者,被淘汰出局,但求混张毕业证。那些所谓的幸运儿呢?也就是有幸挤进重点学校的学生,或者被挑选进重点班的佼佼者,其人生轨迹被严重地扭曲,一切都是为了进重点,他们只能越来越早地开始了大比拼。许多童年应有的乐趣、读书应有的乐趣被剥夺——为考试而读书,为出好成绩而读书——只会导致学生对书本、对知识的厌恶心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