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箍”与自律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7:57 正义网-检察日报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孙悟空第一个要求,是求观音菩萨取下头上的“金箍”。菩萨说:“‘金箍’当初只为圈你野性,如今既已成佛,‘金箍’自然已去。”孙悟空一摸,果然。

  可以说,孙悟空能修成正果,“金箍”起了很大作用。为了约束他的顽劣心性,菩萨为无形的教规找到了有形的载体——“金箍”;取得真经后,“金箍”果真没有了吗?其

实,它只不过从有形变成无形,由束缚肉体变成了束缚思想。由此,笔者想到腐败这个世界性的顽症。腐败分子在劣根性上,与孙猴子有得一拼,是否也应该给他们戴上“金箍”呢?

  最初,为约束孙猴子的顽劣本性,“金箍”是必备的惩罚手段。他一旦违规,师父念动紧箍咒,“金箍”便会变小,他只有收敛恶性,才能避免痛苦。对腐败分子也是一样,对以身试法者,一定要用“重典”,这样,他们才能有所收敛。

  孙猴子不好管理还表现在,他不断试图突破戒律,在惩罚中反抗和继续违规,甚至想棒杀唐僧和观音,以摆脱“金箍”的束缚。观音毕竟“道高一丈”,才使得孙悟空一次次败下阵来。同样,腐败分子也是在“风声紧时收敛、高潮一过继续作案”,制度如果不能如一,就会在腐败分子的不断试验中,失去应有的惩戒功能。孙猴子最终明白不可能摆脱“金箍”,唯一能做的就是少犯错误,减少被惩戒的次数和力度,这是无数次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教训。腐败分子也是一样,光是威吓无济于事,“重典”医治才是良药,设置反腐败制度就是要使腐败分子随时痛在自身。

  另外,唐僧的感化是使“金箍”内化为孙悟空自律意识的动力。唐僧给他缝补衣服,与五百年大山下风餐露宿形成强烈对比;唐僧后来对孙猴子的信任、称赞,让孙悟空逐渐形成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责任感。腐败分子也不是天生的腐败,他们最初也想干一番事业。人不是天使,抵御不住诱惑就会腐败,除了严惩不贷,教化与感召、正面鼓励和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取经过程中,孙悟空终于变得自觉守道,甚至在有形的“金箍”被解除后,他竟然毫无察觉。这表明,“金箍”已内化为悟空的自律意识。他对佛家的行为规范已经习惯,并把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了行动指南,使得自己的行为不再需要外来约束。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了著名的横山管理法则:“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对腐败分子同样如此,重典惩治不是长久之计,内在的自觉才能真正解决腐败这个“毒瘤”。

史海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