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白色玫瑰和黄色康乃馨献给“9·11”遇难者 世界,用无声的方式诠释灾难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9:07 南方日报

  5年前,一场恐怖袭击夺取近3000人生命,给世人留下无数痛苦回忆。

  5年后,当那一幕重新在人们心中闪过,只有鲜花与烛光。世界,用无声的方式诠释着对5年前那个灾难时刻的记忆。

  美国

  当天的主要纪念活动在纽约、华盛顿以及宾夕法尼亚三处“9·11”袭击地点举行。5年前,恐怖分子袭击纽约市世贸中心,造成2749人死亡;被劫持的美联航93号航班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坠毁,机上4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在华盛顿附近,另一架遭劫持的飞机撞入五角大楼,184人死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出的画面中,11日早晨,身着黑色服装的民众聚集在“零地带”附近。电视画面不断切换:漂浮在水面上的花圈、人们向遇难亲友寄托哀思的卡片……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46分(北京时间20时46分),“零地带”举行一分钟默哀。5年前这一刻,第一架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入世贸中心北楼。

  随后,大约200名遇难者亲友陆续宣读“9·11”遇难者名单。9时3分、9时59分以及10时29分,分别是第二架飞机撞向南楼、南楼倒塌和北楼倒塌时间,宣读将暂时停止,供在场民众举行一分钟默哀。

  当11日夜幕降临,世贸中心双子塔原址,将有两道象征世贸大楼的光柱射向曼哈顿天空。这一夜,美国民众将聚集到“零地带”,举行烛光守夜活动。

  美国东部时间10日16时55分,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和夫人劳拉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遗址“零地带”启动“9·11”事件5周年纪念活动。

  灰蒙蒙的天空下,布什夫妇、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前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亚尼以及纽约州州长乔治·帕塔基共同走进以彩旗装饰的“零地带”。

  布什和夫人劳拉身穿黑色服装,表情凝重。两人手牵手,在一名军人带领下走到两个水池边。曾经高耸的世贸中心双塔,如今只有这两个水池作为标志。布什夫妇把两个花圈分别放入水池,整个过程默默无语,现场飘荡着风笛的演奏声。

  随后,布什偕夫人来到世贸中心遗址对面的圣保罗教堂,参加祈祷和纪念仪式。

  “9·11”事件5周年前夜过后,布什11日还将展开一系列纪念活动。

  英国

  英国伦敦,格罗夫纳广场,“9·11”事件中67名英国遇难者的部分家属出席在这里举行的小型纪念仪式,美国驻英国大使罗伯特·塔特尔出席。

  在举行仪式的纪念公园地下,埋藏着一根扭曲的世贸中心钢筋残骸。5年过去,常春藤已爬满纪念公园大门栏杆,但字迹依然清晰:“痛苦是我们为所爱的人付出的代价。”

  纪念活动正式举行前,刻有遇难者姓名的3块铜制铭牌前摆满一束束白色玫瑰和黄色康乃馨。亲友们在墓碑前留下的纸片则提醒着人们5年前发生了什么:一场恐怖袭击造成近3000人死亡,其中包括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遇难者。

  “你没有被忘记”、“我只希望你能够回来”、“你被所有朋友所爱戴、所怀念”、“你仍然留在我心中”……

  当天,数千名英国民众计划参与短暂默哀活动,并为慈善机构筹集资金。

  反思

  与民众一样,各国媒体在“9·11”5周年这一天发表的评论均谴责恐怖主义,但对于美国总统布什借“反恐”旗号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仍然质疑声不断。

  美国《纽约时报》说,推翻塔利班政权后,美国领导的在阿富汗对付极端分子的战争陷入僵局;而事后被证明与“基地”组织无关的伊拉克,已经转变成“新一代恐怖分子滋生的温床”。该报承认,美国已经失去了恐怖袭击后把全国民众团结在一起的目标。

  英国《独立报》说,5年前的那一刻,当世贸中心倒塌时,整个世界都抱着同情心站在美国一边。“在今天看来,那一刻多么让人感动,又多么遥远”。

  法国《解放报》则毫不留情地指出,布什领导的反恐战争给世界带来了糟糕的结果。该报说:“‘9·11’以后,曾经把世界紧密维系在一起的同情和团结已经被布什政府成功摧垮。”

  在中东地区,一些阿拉伯媒体甚至批评道,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和入侵伊拉克已经把世界推向一场西方文明与阿拉伯世界文明的冲突。“美国外交政策并没有给美国人带来安全,反而把整个世界推向混乱之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海湾报》说。

  徐超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威胁

  “基地”老二扬言发动新恐怖袭击

  “基地”组织在“9·11”事件5周年前夜接连发布两段长录像,其中一段录像显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好像在策划“9·11”袭击。另一段录像中,“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呼吁继续抵抗美国的同时还威胁发动新恐怖袭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日报道说,扎瓦希里的讲话录像10日晚出现在武装人员常用的一家网站上。扎瓦希里在录像中对美国人说:“你们的领导人向你们隐瞒灾难的真实规模。新事件正在孕育发生。”

  CNN转播的录像片断中,扎瓦希里身着白袍,背后是书架。CNN说,整段录像长1小时16分钟,有英文字幕,比扎瓦希里先前公布的录像制作精良。

  录像中,扎瓦希里谈到了新近发生的黎以冲突,也谈到了黎巴嫩真主党抓走两名以色列士兵。CNN认为,这显示录像系新近录制。

  扎瓦希里录像公布稍早时,武装分子常用网站上还公布了一段“基地”组织一号人物本·拉丹的录像。录像中,拉丹同“基地”组织的几名指挥官在山中训练营中,看起来像在策划“9·11”袭击。

  “半岛”电视台7日播放了录像摘录,“基地”组织随后在网上发布了完整版本。“基地”组织选择在“9·11”事件5周年纪念之际公布这段录像,显然是想引起美国人心中的伤痛。

  马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追忆

  华裔空姐邓月薇最早报告“9·11”5年过后家人伤痛未平

  “最遗憾不能和她亲口道别”

  据美国《明报》报道,5年光景匆匆流逝,在这场恐怖袭击中失去至亲、被称为英雄的华裔牺牲者邓月薇的家人,在这个日子无可避免黯然忆起故人,其兄长邓达民只轻叹一句“最遗憾不能和她亲口道别!”

  最早通报劫机消息

  5年前的9月11日早上上班时分,纽约金融区市面一切如常。大约8时20分,一架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美国航空11号航班机舱内,机舱服务员主管邓月薇向地面控制中心拨通紧急电话,汇报航班可能被劫持的求救讯息;而该通电话,成为邓月薇与世长辞的遗言。据了解,邓月薇是首位拨通电话、向地面报告有关劫机消息的人;在她的果断决定后,联邦政府颁令紧急停止全国航空飞行服务。

  邓月薇最终不能逃过厄运,终年45岁;但她英勇和冷静的表现,却赢得众人嘉许。

  家人深切怀念

  1956年2月5日生于旧金山市的她,于家中排行最后,自小一家6口在华埠生活,后考进美国航空,并担任机舱服务员达14年之久。在“9·11”五周年纪念之际,记者特地探访邓月薇在旧金山市居住的兄嫂邓达民一家。站在记者面前的邓达民看似心境平静,但言谈间,却流露出对亡妹的深挚感情。

  “跟她最后一次通话,应是出事前数天的一封电邮……她提醒我记得修理父亲房子内的浴室脸盆。”邓达民表示亡妹出事过于突然,至今他最遗憾的,是无法跟她亲口说道别话。

  时过境迁,他只觉亲妹的离去仿佛是命运主宰,“她跟另外两位妹妹原本计划于出事后的一周结伴外游,出事当天她应是休假的,但她希望加班多赚点钱,却因此赔上宝贵性命。”说着说着,他禁不住流下泪水。

  他透露,除“9·11”一周年他举家到纽约出席悼念仪式,近年都是由长妹邓月芳代表家人在纽约参加纪念活动,而他每年则会于当天告假,静默地怀念亡妹和照顾年长的双亲。此外,邓月芳特别为亡妹成立“邓月薇纪念基金”,旨在推广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希望藉此宣扬邓月薇关怀儿童的讯息。

  难题

  凶手抓不完

  乌萨马·本·拉丹在哪里?这大概是美国情报机构最想获得的情报。

  “9·11”事件5年后,美国政府仍没有机会派发悬赏本·拉丹的2700万美元奖金。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近来基本不提本·拉丹。应对记者提问,他只回答:“抓住本·拉丹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美国人并非一无所获。如果美国政府提供的信息可信,那么,“基地”已知领导人中,已有四分之三被抓或丧生,包括绝大多数“9·11”袭击幕后策划者。

  美国联邦调查局有一份26人恐怖嫌疑人通缉名单,大多数是“基地”成员,包括被控参与1998年美国驻东非国家大使馆袭击事件的嫌疑人。随着目标死亡或落网,名单逐渐缩短。

  但是,最令美国人担忧的三个名字仍赫然在目:

  本·拉丹,“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美国总统布什声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依然不见踪影。据信,本·拉丹仍藏匿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山区。

  艾曼·扎瓦希里,本·拉丹的军师,“基地”二号人物。至今仍在通过录像和互联网发号施令。

  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塔利班领导人。去年,奥马尔呼吁在阿富汗再次发动一场“圣战”。时下,塔利班在阿富汗、尤其是阿南部确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后遗症难消

  人们常说,时间是愈合伤口的良药。但没人追究,到底要多久这剂良药才会生效。

  对于受“9·11”恐怖袭击重创的人们,5年时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5年后,当年参加现场搜救的工作人员开始出现身体不适;5年后,这场灾难中许多失踪者的尸骨仍没有下落……

  这些遗留问题5年来一直折磨着人们。

  失去亲人已令人伤心,但更令一些“9·11”遇难者亲属难过的是,至今仍不知亲人尸骨何在。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5年前,2749人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遇难。5年后,法医鉴定只鉴定出一半遇难者的身份。

  今年1月,一名患有多种呼吸道疾病的警察在纽约去世。5年前,这名警察在“零地带”参加搜救,在成堆的瓦砾中工作。验尸报告显示,这段经历是终年34岁警察致死的部分原因。

  这是第一次有医学证据显示,恐怖袭击后一段时间内,“零地带”周围的空气有害健康,确实存在一种名为“9·11”后遗症的疾病。

  西奈山医院的专家斯蒂芬·莱文说,世贸中心双塔倒塌时,“这些楼里的建筑材料化为细粉,变成只有灰尘大小的颗粒,很容易被吸入人体、嵌在肺部。”这些粉尘中含有不少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酸,还有能致癌的石棉等。

  重建路漫漫

  倒塌可用分钟计量,重建却需以年为单位。

  昔日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倒塌,原址称为“零地带”。最初,美国人乐观而急切地想在废墟上迅速重建起一座新的地标,但这种热情很快变成令人沮丧的僵局。经历5年修改、拖延和争吵之后,“零地带”重建工程总算从图纸进入推土机作业阶段。

  世贸旧址重建过程中,开发商、建筑师和政府展开了一场“三国演义”,各方从一开始就试图取得控制权,商业利益、艺术效果和政治野心就此展开激烈竞争。

  最引人注目的工程主体——利贝斯金德设计的70层、高约540米、造价73亿美元的“自由塔”方案2003年初就已选定,但又经历了两次重大修改。工程奠基仪式2004年7月4日就已举行,但今年4月27日工程才算正式启动。

  5月,世贸中心7号楼开始启用。这座52层大楼矗立在“零地带”周边,也在5年前的袭击中遭严重损毁。

  更好的进展是,重型机械轰鸣声中,纽约世贸中心纪念馆基础工程8月17日在“零地带”开工,预计于明年完工。这项工程预算不过1700万美元,却是重建计划中最引争议的部分。

  虽然工程总算开工,虽然重建设计队伍堪称建筑界的“梦之队”,但令政界、开发商和设计师没有想到的是,5年后,人们开始质疑,是否有必要在“零地带”废墟上重建。

  主要设计师戴维·蔡尔德坚持说,自由塔将是人类修建的最为安全的摩天大楼,而西尔弗斯坦称新楼“坚不可摧”。可是,世界上真有不可摧毁的大楼吗?“9·11”之前,有哪些美国人料到世贸双塔在一个早晨倒掉?

  据新华社电

  点评

  无法回避的记忆

  无论选择铭记,还是选择遗忘,“9·11”作为一个日期,终究无法回避,带出记忆中那场袭击。

  5年前,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和首都华盛顿近郊,世界贸易中心两座高塔和五角大楼分别遭民航飞机撞击,将近3000人丧生。

  那是政治暴力,以无辜生命为杀伤目标,以造成心理恐怖为效果。

  对恐怖主义,如今依然难以形成公认完整定义,却由“9·11”事件提供典型视觉形象。

  形象附之于人体记忆,会伴随时间推移而损失细节,淡化色彩,模糊边缘。留存于大脑之中,更多是线条和轮廓。

  线条和轮廓比之细节和色彩,更易于记取。

  “9·11”是单一事件,也是后续事件的起点和起因。

  过去5年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和英国首都伦敦相继遭遇恐怖袭击。

  过去5年间,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爆发,至少在战争主导者口中,是以反恐怖为目的。

  恐怖,以极端意识形态为背景,以极端方式为手段。反恐怖,依美国政府因循理论和实践,并未消除恐怖根源。

  “9·11”让美国人悲伤和愤懑,“9·11”之后世界经历诸多战乱,尤以中东地区为甚,致使相关民众陷入悲伤和愤懑。

  依现状论,美国得以避免再遭袭击,多数国家却未脱离恐怖阴影。

  所以,相比前几个“9·11”周年,世人不仅应该回放恐怖袭击画面,回溯恐怖灾难,缅怀无辜生命损失,更应该回顾反恐成败经验和教训,检讨西方国家反恐理论和实践。

  因伊拉克持续动乱,也因伊朗核问题所含危机,“9·11”5周年之际,正是呼唤政治理性、呼唤国际共识之时。

  少一些国际政治对抗和暴力,多一些国际社会和谐与合作,是人所共求之愿望,或许也是祭奠并告慰“9·11”受害者之最佳承诺。

  徐勇

  图:

  一面国旗,寄托一片哀思,却难以带走恐怖和悲痛的记忆。LX供图

  10日,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美国总统布什(右)和夫人劳拉将一个花环投入为举行纪念“9·11”事件5周年仪式而专门设立的水池中。新华社发

  邓月薇遗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