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绿色GDP拷问“硬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9:16 四川在线

  被社会广泛期待、认同并接受的“绿色GDP”概念,不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缺陷道理”下追求“缺陷GDP”的“缺陷概念”,而且还能通过对“绿色GDP”反映出来的社会发展状况,严肃地审视中国在未来的生存选择中何去何从的问题。

  随着(据说是)全球第一份具有可量化标准的“绿色GDP”报告问世,中国有关人士感到“非常自豪”,这份报告就是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

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简称“绿色GDP”)。尽管这份报告被有关负责官员认为“这个结果还是阶段性的、初步的、探索性的”,但是,中国政府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的透明行政姿态,不但让公众的知情权的到了相对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的透明行政姿态,彰显了解决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据“绿色GDP”公布:“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3.05%(折合货币为5118亿元人民币)”。换言之,这个经济损失按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修正后的GDP增长10.1%的数据来看的话,其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几乎占到了当年GDP总量的近1/3,假如扣除这个损失的话,真实的GDP增长只有7.05%。由此不难看出,由于首份“绿色GDP”被认为“这个结果还是阶段性的、初步的、探索性的”原因,实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也许更为可怕,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担心的一样:“……可见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算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过去,在没有“绿色GDP”概念的社会发展中,教条式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冲昏了理性发展的头脑,不知道“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知道“为什么发展”,不知道“发展为什么”,因而,“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GDP冲动,最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而这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反过来又直接威胁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崛起战略,一些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失望的田野,一些希望的城市变成了失望的城市,中国过去几乎不曾有过的“生态移民”现象,近几年也因为环境污染而变成了真实,并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更可怕的是,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生态危机,虽然波及的是整个社会,但是,由于巨大的贫富悬殊而造成的占人口80%的弱势阶层,因经济收入原因却难以支撑起应对生存威胁的手段,反观,那些“先富一族”却能够利用巨大的经济收入支撑起应对生存威胁的手段,要么迁徙出污染地区、要么移民到国外定居、要么花钱利用高科技享受治理污染的快乐……。总之因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受害最深的无疑将是占人口80%的弱势阶层,而决不是占人口少数的富裕阶层。这种发展现象,不但是对教条式“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拷问,也是对生存环境何去何从的拷问。

  回头再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教条式缺陷。首先,“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没有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换言之,“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缺乏主题概念的“缺陷道理”。正因为如此,从上到下各级政府一心只为追求GDP增量而不顾环境和不惜代价地随心所欲搞发展,并不愿意投入巨大的资金搞那些见不到眼前利益(任期内)的环境保护,历年来完不成环境保护目标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能说明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得来的GDP夸耀,只是一种自我得意的“量”的飞跃,而根本不是适合人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质”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愚下认为,“以保护人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的“硬道理”确定以后,才能够制定出“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什么”的具有严格约束力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也正是所谓的“科学发展观”。 其次,并不是说中国没有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而是由于教条式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具有行政执法权力的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失去了不少界定“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什么”的判断能力,即便是有这种判断能力,也难以在国情面前制约强力政府对“缺陷道理”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GDP冲动。因此,无数违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GDP冲动而造成的牺牲环境的沉痛代价,既有教条式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过错,也有GDP冲动的过错,同时也有环保部门不作为或者难作为的过错。

  “绿色GDP”的出台,既是对教条式“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拷问,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更是对环境保护的“保护”。人们应该相信,越来越开放的中国,随着全球首份“绿色GDP”标准的诞生,未来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好起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走得更稳,未来的和平崛起也不会是梦想,尽管这条道路非常艰难,但希望就在前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