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更应该关注“三无”患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09:18 四川在线

  日前,青岛市一家医院为防止“三无”(无钱、无家属、无证件)急病患者逃费,对其拍照留底以作讨费证据。此举引来社会各界的争议,建立完备的公民紧急医疗救助体系成为人们关注焦点。(新华网9月7日)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是忿忿不平,纷纷将愤怒的“口水”吐向了形象本来就大打折扣的医院,为“三无”患者鸣不平,不过我倒以为,“道德家们”先不必急于表达愤怒

的感情,还是理性分析分析为好,口水毕竟只是感情的一时宣泄,图的是一时之痛快,但却是于事无补的,也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

  俗话说的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医院也不例外,虽说医院是具有公益性质,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面对医疗事业投入的严重不足,为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医院的做法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是逼出来的。在卫生费用具体构成上,国家财政投入明显过低。居民个人花费在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只占卫生总费用的20%左右,到2003 年,这个比例飙升到了56%;相对应的,政府的卫生支出则从1978 年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03 年的17%,余下的社会花费也是从当初的近50%下降到了2003 年的27%。

  而再作横向比较,世界平均政府投入是61.8%,个人支出是38.2%,而中国政府投入仅为17.2%,个人支出为55.5%,政府投入比例目前还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政府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既成事实。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投入进行保障,医院该怎么办呢,只能走“市场化”之路,靠提高患者的医疗费来弥补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实际上是百姓在承担着政府的责任,政府的投入不足转嫁到了百姓身上,而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事实上,在财政投入不足的事实面前,不仅是患者,医院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医院所处的地位最为尴尬,救助这些患者嘛,在医疗开支紧缺的情况下显得勉为其难,不救助嘛,又将背负众多的非议与辱骂,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亦萧何”,公益的性质往往在重重的困难面前逐渐沦落,救与不救都是个棘手的问题。

  医疗服务产品具有社会公共福利品的属性。在发达国家,医疗投入是财政支出的最大项目。要让医院救死扶伤的精神继续发扬广大,我想,政府加大对其的投入与扶持尤为重要,也是迫在眉睫,同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让“三无”患者与医院都不再“尴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