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北湿地: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1:39 燕赵都市报

  

河北湿地: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图)

  草丰水美的衡水湖。孟宪峰/摄

  

河北湿地: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图)

  安固里淖日渐干涸,游船成了一艘“旱船”。李彦宏/摄

  

河北湿地: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图)

  荒凉的安固里淖

  ■采访:燕赵新闻部

  ■统筹:本报记者 胡印斌 刘丽普

  ■新闻事件:

  上个世纪60年代,我省仅平原湿地就有30多处,洼淀内都存着水。“那时,大小河流常年有水,洼地、湿地很多,平原水井用一根扁担就能提上水来,乘船从天津沿南河可直达河南安阳,沿滏阳河可直达邯郸。”河北水利专家魏智敏是这样描述当年场景的。40多年来,我省湿地日渐萎缩,湿地面积由原来的1.1万平方公里减少至现在的600平方公里。如今,除了安固里淖湿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湿地还有:东淀、文安洼、贾口洼、兰沟洼、盛庄洼……目前,平原只剩下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和南大港,其中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都要靠水库和黄河水补给,如果失去这些补给,它们也会消失。

  数年前,我省曾经是怎样的湿润,哪些湿地从我们视线中永远地消失了,它们为何走向萎缩了?在今天的报道中,随着记者关注的目光,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可供借鉴的答案。

  □综述

  我省湿地40年减少九成多

  本报记者 刘丽普

  ■那些渐渐消失的湿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既有浅海、滩涂,又有陆地河流、水库、湖泊及洼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上世纪50年代,我省面积6.67平方公里以上的洼淀共1.108万平方公里,目前仅有600平方公里。东部平原原有11490个较大坑塘,蓄水能力达1.15亿立方米,现已绝大部分干涸。全省水面覆盖率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2.9%降到80年代0.2%。

  海河水系有悠久的通航历史,以天津为中心沟通河南、山东和北京、保定、邯郸、邢台、石家庄、唐山等城市,1960年通航3100公里,一年有180~300天的通航时间。进入70年代,河道少水且经常断流,到1980年通航仅剩29公里,目前航运里程变为零。

  河北水利专家魏智敏说,上个世纪60年代,我省仅平原湿地就有30多处,洼淀内都存着水。而70年代初期,位于邢台、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的宁晋泊、大陆泽湿地还是常年有水,从70年代后期起,由于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这里便逐渐走向干涸。魏智敏说,像这样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湿地还有很多。

  ■湿地为何从视线中消失

  魏智敏认为造成我省湿地衰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自然原因。这些年来,由于大气环流变化,气候逐步变暖,降水量减少。据统计,1950年代,全省降水量为600多毫米,“十五”期间,我省降水量平均为480毫米左右,减少了120毫米。

  再者,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远远超过水资源的负担能力。魏智敏举例说,上世纪50年代,我省只有3000万人口,全年用水量为40亿立方米。当时我省自产地表水有235亿立方米,外省流入100亿立方米,有200多亿立方米的水常年在河道中流动,为湿地、湖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现在,我省人口增长了一倍多,每年需要用水220亿立方米,甚至更多,而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每年提供的仅有167亿立方米,不足部分只有依靠超采地下水来补足。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我省浅层地下水平均下降了14米。按照规定,河川径流利用率不能超过30%,40%是极限,而我省的利用率是90%,致使全省400多条河流绝大部分干涸,继而造成湿地逐渐萎缩。

  ■如何改变湿地消失现状

  水利专家魏智敏说,因为历史是不能追回来的,面对这样的水环境现状,我们首先应该节水,建立节水社会,全民节水,工业、农业、生活上都要节约用水。

  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虽然经过我省中南部的一些县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缺水的状况,受水区人均只能增加144立方米的水量,扭转不了季度缺水的现状。但是,可以利用部分余水来改善小范围的生态环境。另外,将尽量多的洪水、污水、劣质水资源化,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

  魏智敏还说,目前的相关政策与现状对保护环境的制约还不够,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将环境放在第一位,实施环境一票否决制,不能容忍“吃祖宗饭,砸子孙碗,一地制服,八方遭殃”的做法。

  □背影

  安固里淖:10万亩水面的消失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李彦宏

  9月5日上午,张家口坝上安固里淖。说是“淖”,实际上只是习惯的沿用了,这个曾经波光荡漾、水面面积达10万亩的高原湖泊,如今已经成为干裂的盐碱地。

  ■印象中的安固里淖

  说起往日的安固里淖,20多岁起就在淖里打鱼的叶斌一脸憧憬。他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安固里淖周围20几个村子的老百姓,就靠在淖里打鱼为生。但如今,干涸的安固里淖只剩下东头一小片儿的水,已经打不出一条鱼了。

  安固里淖一带,一向水域广阔、水草丰美,闻名世界的元中都“白城子”,就在不远处。“以前的安固里淖到底有多大?老人们传说,以前有人做过试验,两匹马在安固里淖边背对背环淖疾驰,一天一夜都碰不了头。”

  叶斌今年45岁,家就在安固里淖边十八股村。他说,当时安固里淖的水那才叫一个好,他打鱼时,往水里走没几步,淖里的水就没了胸,而到中间,他说至少也有六七米深。叶斌还说,淖里的鱼特别好吃。

  从1999年开始,淖里的水就连年减少;2001年,安固里淖草原度假村在淖里的大观光船就不能动了;到了2004年8月,安固里淖就彻底见底儿了。

  当时还有一个插曲,北京的一些客商准备在安固里淖开发旅游项目,前往考察时,却意外发现淖干涸了,因为他们的报告,当地政府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几近干涸的高原湖泊

  记者站在旅游区设在淖边的水泥码头上眺望,传言中搁浅的大观光船静静地停在远处干涸的淖底。在茫茫的盐碱地上,记者跋涉了将近40多分钟,才走到了船边。

  在淖里向远处望去,紧靠淖东边的地方,隐约看到一片蓝色,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那就是安固里淖现在仅有的一片水,但是,就这点水等到天一旱就又没了。淖四周,去年种植的一片耐盐碱的碱蓬正长得郁郁葱葱。

  在解放后,安固里淖曾出现过4次干涸的情况,分别是1965年、1971年、1984年,最后一次就是2004年。张北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张志学介绍说,2005年,就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省市县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最终调查结论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中干旱是主要原因。据当地水务部门统计,安固里淖一带的年平均降雨量比全县的年平均降雨量要少30多毫米,而且在2002、2003、2004等几年里,都没有大的暴雨,难以形成径流,因此,安固里淖蓄水量不足,加上面积大,蒸发量大,出现了干涸的状况。其次,安固里淖上游4座水库对水源的拦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本身近几年年景干旱,水库蓄水量不足,几乎没有多余的水流进安固里淖。

  除此之外,张志学介绍,诸如一些媒体所报道的当地发展绿色蔬菜地下水超采所致的原因,他们认为影响不大,他说全县蔬菜种植都集中在城区周围,安固里淖一带种植蔬菜的很少。

  □湿地调查

  邢台:湿地已成往事

  本报驻邢台记者 张会武

  历史上的大陆泽和宁晋泊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大淀泊,统称大陆泽,常年积水,四周群众打鱼为生。由于连年蓄洪蓄水,加之河道变迁,明朝时这块淀泊的中部已经脱水,形成两块互不连的洼淀,南部的一块仍叫大陆泽,靠北边的一块称宁晋泊。以后,由于淤积严重形成沼泽。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工农业发展,上游建设大量水利工程,河流只有汛期来水,水量减少,湿地几乎失去湿地功能。到上世纪90年代,湿地上游几乎没有来水。邢台市的平原湿地,由于常年无水,已失去湿地功能。而邢台西部的湖泊湿地则面临比较严重的污染威胁。

  邯郸:永年洼重现风华

  通讯员常领山 本报驻邯郸记者乔宾娟

  永年洼位于邯郸市东北20公里处,面积达4.6万亩。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比城南的滏阳河底还低两米,依靠滏阳河供给以及雨季积存,这里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前些年,由于过度开垦等原因,自然风貌遭到破坏,面积日益缩小,野生鸟类减少。

  自2004年以来,永年县对城外洼淀进行保护性开发,整治和恢复永年洼原有的自然风貌,实施了800亩太极迷宫、万亩荷花园、千亩湿地森林、300亩太极湖以及两万亩芦苇荡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使两万亩农田重新恢复成水面。

  沧州:迁徙鸟儿湿地“歇脚”

  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记者从沧州林业局获悉,目前沧州全市湿地面积共计23.2万公顷,其中沿海滩涂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面积8.57万公顷;洼淀、沼泽、苇塘湿地3.94万公顷;盐田及鱼虾养殖水面面积4.08万公顷;人工水库0.22万公顷;河流以及滞洪、泄洪区面积6.39万公顷。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兴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黄骅市管养场湿地、任丘市白洋淀湿地和南皮县大浪淀湿地等。

  这些湿地成为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理想的栖息地,更是东北亚内陆和太平洋西岸鸟类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目前沧州境内湿地野生鸟类多达270多种,其中丹顶鹤等9种鸟类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40种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标本

  衡水湖:一个“人工湿地”标本

  本报驻衡水记者 孟宪峰

  9月3日,衡水湖湿地中惟一的村庄———顺民庄,50岁的孙家爱刚刚卖鱼回来。1978年衡水湖蓄水,他从自家地里洗脚上田后,又下水行船,完成了农民到渔民的身份转变,至今将近30个年头了。

  ■从自然洼地成为水库

  其实,孙家爱赶上的,只是衡水湖修水库的阶段。在1958年之前,人们的防洪除涝工程只是引水和排水,这个被称为“千顷洼”的洼地,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从1958年开始,因农业灌溉需要,政府当时准备利用这块洼地建水库,洼里的村庄迁到外边。始料不及的是,水库落成后,没有配套提水设备,未能实现灌溉目的,而高水位的蓄水加剧了水库周围土地盐碱化。1962年,水库开始放水,有些村民又迁回原址进行农耕。

  这样,从1958年到1978年,衡水湖区多次蓄水、放水、再蓄水、再放水……1985年,随着各项水利配套工程的完工,衡水湖年年都能蓄上水,衡水湖作为水库终于稳定下来。像孙家爱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洼里的农民们,也彻底告别了熟悉的土地,开始了捕鱼生活。

  ■从水库成为人工湿地

  说衡水湖湿地是人工湿地,一点都不为过,调水、保护、改造、规划……衡水人不遗余力地维系着这片水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衡水湖属于海河水系,水源来自太行山,经过衡水湖后注入子牙河,再进入海河。由于多旱,再加上上游修建的十几座水库,衡水湖水源开始严重不足。衡水湖地处河北平原内陆干旱地区,所处的水环境基本上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这样恶劣的水环境,衡水湖如何保证新鲜水源呢?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新霞介绍说,“衡水湖水源严重不足,只有跨水系调水。1994年,衡水发电厂开始建设,因冷却用水需要给衡水湖调水提供了资金保障,衡水各部门也努力运作,使这块人工湿地始终保持着水平衡。”

  记者了解到,从1994年开始,衡水湖一直从黄河调水,可是黄河的用水量已超过了极限。2005年,持续10年之久的“引黄入衡”工程戛然而止,衡水湖面临水源不足的尴尬境地,为此水利部门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成功从岳城水库调水。

  那么衡水湖又如何完成水库到湿地这一嬗变的?王新霞说,“标志性事件是2000年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成立,衡水湖湿地开始作为一种生态系统被保护起来,湿地的水环境、鸟环境、动植物环境等湿地风貌逐渐发育,衡水湖也成为了华北重要湿地之一。”

  目前,衡水湖湿地内有植物370种,昆虫194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296种,兽类17种,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底栖动物23种。如此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在平原地区是很罕见的。衡水湖也开始完成由水库到湿地的角色转换。

  “空气好,鸟儿多。”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好多人都这样回答。

  ■相关链接

  河北重要湿地

  目前我省的重要湿地有白洋淀湿地、衡水湖湿地、沧州南大港沼泽湿地、滦河口湿地、昌黎黄金海岸湿地、北戴河沿海湿地、安固里淖内陆湖盆湿地、滦河源湿地、官厅水库湿地、安固里淖湿地、塞罕坝湿地、石臼坨月坨湿地、石家庄小壁林场湿地、平山县冶河湿地、赤城云州水库湿地、蔚县壶流河水库湿地、宣化洋河滩湿地、沽源滦河源上游湿地。其中,黄壁庄、白洋淀、文安洼、南大港、南堡、滦河河口、北戴河7处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目录》。衡水湖、南大港、白洋淀三处湿地已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建为湿地类型或湿地与鸟类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另有海兴沿海、北戴河、安固里淖等重要湿地拟规划建为保护区。

  ■记者述评

  湿地不要只留下干涸的背影

  本报记者 胡印斌

  水留给国人更多的,可能是悲伤的记忆,一部治河(黄河)史,几乎就等同于一部中国历史。多了,是洪水;少了,那就更不行了,比如今天我们忧虑的,主要是湿地的减少及消失。

  有消息说,河北湿地,四十年来损耗达九成,从一万多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我们选取了张家口刚刚消失的坝上淖儿———安固里淖,中原的人工湿地衡水湖、广府洼地等作为个案,来看看河北湿地的现状。

  那个曾经波光潋滟的淖儿,说干涸就干涸得无影无踪,只是把一个盐碱化的背影留给造访的人们;那个庞大的原本是人类废水回收洼地的平原湖泊,如今是人们小心翼翼呵护的自然保护区;还有那个曾经映照过太极光影的广府洼地……

  人力摧毁了大多数的湿地,而人力又在不知疲倦地营造新的湿地。一兴一废之间,透露出极为丰富的信息。对于生活在自然界这个大的循环系统中的人来说,自身的活动必须与自然的吞吐合拍,过分强调改造自然、强调人定胜天,只能是既悖谬了自然,也荒废了人生,到终了,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这些年来,我们为了保持白洋淀的水位,不断调水,上游的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无水可调之后,又跨流域从漳河水系的岳城水库调水。那急匆匆从冀南赶来的水,尽管沿路损耗很大,还是部分缓解了干渴的淀洼。今年,更有专家提出,从黄河水系调水给白洋淀。幸好,还不到从青藏高原调水的地步。

  与白洋淀一样,衡水湖也是一个基本靠人工维系的湿地,今年白洋淀水污染导致大批鱼死亡的时候,衡水湖的渔民自豪地说,现在,白洋淀的车都来衡水湖拉鱼。

  不知道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人力对湿地的维系与人力仍在进行的破坏之间,哪一个速度更快一些?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真的希望,各地在安排生产生活的时候,考虑一下对环境的呵护。

  如此,我们再逐步恢复一些湿地,从一点点的小地方小循环做起,慢慢恢复大自然的循环。我们也希望,现在的湿地,不要再仅仅留给我们一个个干涸的背影。

  但愿,这样的事情能逐渐为更多的人认识和践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