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产发展才是根本(新农村建设解读 (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2: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到某地采访新农村,村干部热情地带领记者参观粉刷一新的民居和干净整洁的街道。记者和路边几位老农攀谈起来,谁想农民对此并不买账:“有啥子用,中看不中用,兜里钞票多了才是硬道理。”原来,这个村位于半山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村民年年为灌溉发愁;前些年村民们自发搞养殖,如今又为家禽的销路发愁。老乡说,谁不希望家里、村子漂亮点儿,但有钱要用到刀刃儿上,先把生产搞上去,家底儿宽裕了才有心思弄面子上的事儿。

  上面的镜头并非个例。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忽视了农民对生产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忽视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但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生活宽裕;只有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农业的发展始终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任务。因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离开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农业科研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还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4.1万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454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4.1%。各地各部门要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也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应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当前正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和损失明显重于前两年同期,特别是入夏以来的灾害损失进一步加重,各地应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积极做好秋粮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本报记者 冯 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