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抱着《康熙字典》读道德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2:33 大河网-河南商报

  “碑灯上全是《诗经》《论语》中的句子,谁看得懂呀?”9月6日,在洛阳市周王城广场,一位衣着时尚的游客盯着广场上的18座碑灯,对她的同伴说。(详见昨日本报A11版)

  那些佶屈聱牙的诗文,那些艰深晦涩的字词,别说时尚游客看不懂,即便是50年代的大学生、21世纪的中文系学生也看不懂,看不懂的人还包括报社副总编和政府官员。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郑州文庙负责人说,“道德碑”上的文字看不懂,暴露了当今人们国学修养的不足,也暴露了国学教育的缺失。这哪跟哪啊?世人之所以看不懂碑灯上的诗文,在于诗文太生僻,因为诗文以老态龙钟之貌拒世人于千里之外。

  再回到碑文。所谓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抒发的是侨居他乡的思乡之情;所谓的“君子阳阳,左执簧……”讲述的是一名古代追星族钟情于舞师的情景;所谓的“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就更有趣了,写的是一个国君偷情、和“姘头”寻欢作乐的事情。试问,这些诗文有几个关于道德修养?

  想在市民中普及国学知识,却不分良莠,自己看不懂,也不让市民看懂,这样的推广除了靡费纳税人的钱,还有何益?难怪被人讥为“经济搭台、文化作秀”。

  有人说:“总爱翻箱底的人没出息,总爱翻历史的民族没前途。”先不管这话是否确凿,不争的事实是,总是动辄拿国学说事,老是给老百姓扣上“国学修养不足、国学教育缺失”的大帽子,这是值得商榷的。

  ■李东垒(职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