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工子女城里上学不再是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3:56 哈尔滨日报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哈市约有外地农民工25万人左右,其中30%的人是“携妻带子”进城。由于身份“特殊”,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自2004年始,哈尔滨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近日,记者就目前哈尔滨市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在上学很容易,也不需要多交钱”

  在道外区黎华小区周围,居住着许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自木兰县的田宝柱告诉记者:“孩子现在读书不难,只要把‘三证’准备好,到教育部门申请就行了,也不需要多交钱。”

  兰西县农民张宝根夫妇4年前来哈打工,因为当时在城里读书不好办,只能把7岁的儿子留在老家上学,让年迈的爷爷照顾。去年,他们看到周围打工的老乡陆续把孩子都接到了身边,送到城里学校念书,于是也把儿子接进城。“没想到那么顺利就在桥南小学报上了名,也没交什么额外的费用。”提起孩子上小学的事,张宝根还兴奋不已,“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据有关人士介绍,两年前,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让子女在城里读书对农民工来说是件“很难的事儿”,许多学校进不去,能进去的也是薄弱学校,还需要交对他们来说“特别贵”的借读费。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政策的完善,目前在哈打工的大部分农民工子女都能够进入学校读书。2004年秋季,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出台政策规定,只要进城务工农民持暂住证、进城务工证、其子女原就学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借读证明等“三证”,向就近学校提出申请,经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就可以安排到公办中小学校就读,免收借读费。从而基本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在哈读书“进得来”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已有近5万名农民工子女走进公办校,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课堂里读书。

  接受公平教育,享受教育公平

  统一入校、统一编班、统一排座,哈尔滨市许多学校都为农民工子女创设了平等的教育环境。

  安治小学是道外区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因为学校周围棚户区、外来人口多,全校368名学生中70%是农民工子女,来自湖南、湖北、山西、安徽等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子女坐在一个课堂上,说着南腔北调的方言。安治小学结合这些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想出了许多办法:实行分层次教学,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每个班级配备两名班主任,一名抓教学,一名抓生活;开展“快乐童年”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该校校长吕娟说:“让每一个农民工子女接受公平教育,享受教育公平,是老师们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老师们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与努力。

  据了解,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活动中,“平等”已在目前哈尔滨市许多拥有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凸显出来,利用业余时间给农民工子女补课、做家访成了老师们的常事;给农民工子女剪指甲、洗脸,老师们从无怨言;家长因工作早出晚归,孩子回家没人照看,老师们就牺牲休息时间,免费组成“看护班”,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直到家长下班……“不歧视,对农民工子女和其他孩子一视同仁。”很多老师都在用充满爱心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农民工子女平等的教育与爱。

  今年,哈尔滨市又出台“允许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考、报考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政策,这在全国还不多见。今后,对于能否向农民工子女开放重点高中,有关人士表示,随着哈尔滨市逐步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以及将农村教育经费纳入到城市教育经费中,哈市重点高中将有可能向农民工子女开放,使他们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同等的优质高中教育。

  爱心助学,“一个也不能少”

  这个新学期开学前,一名从安徽来哈打工的农民工领着6岁的女儿到安治小学报到。一提起要交学杂费,女孩的爸爸一脸无奈。妻子患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三口只能靠他捡废品度日,窘迫的家境让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几近落泪。看着一脸稚气的小姑娘,校长吕娟号召全校师生共同捐款,使女孩顺利上了学。

  据了解,由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大部分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他们在城里多从事回收废品和旧物、“干零活”、修鞋等工作,家境一般都比较贫困,子女数百元的学杂费对他们而言不是个小数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完成学业,哈尔滨市桥南小学、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65中学、育才小学等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都想出了减免学费、利用红领巾爱心超市提供免费学习用品、设立助学金、老师与社会捐助等多种办法,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

  近几年,哈尔滨市教育部门也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力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据悉,仅2006—2007年度,教育部门就利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帮助了5.8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发放金额约为1000万元左右。此外,哈尔滨市每年还设立了650万元左右的助学金,资助农村和城市家庭贫困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

  本报记者 初 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