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校改革:精简行政人员不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5:39 新京报

  近日,广东教育厅发布文件,要求各高等院校调整教职员工的编制结构,目标在2010年将“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的比例提升到80%以上,而将“行政工作等其他非教学人员”的比例压缩在20%以内。这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它的意义及其可行性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国的教育投入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平均获得的教

育经费之比为1∶1∶23.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等教育投入比例显然过高(美国相应的比例为1∶3∶2)。但是,这样高比例的投入并没有完全用在教学和科研上。目前一些高校,非教学工作人员占整个教职员工的比例高达50%以上,这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办学成本。因此,精简行政机构,压缩非教学人员的比例,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也在结构上为教育资源更为公正的分配(向基础教育倾斜)创造了可能。

  但是,压缩非教学人员的措施可行吗?精简行政机构的最直接与正当的理由是“人浮于事”。但是,近年来高校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似乎普遍处在格外忙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幅度裁减行政工作人员,最直接的后果是遭到普遍的抱怨与抵触:这么多工作谁来做?!因此答案很清楚:如果要使精简机构的措施具有可行性,首先要精简的是“行政工作负担”。

  实际上,高等院校人员编制的绝对比例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外大学的教职员工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在日本、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和芬兰等国家,教师的绝对比例较高,美国非教学人员比例却不低。但国外高校经验的启示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非教学人员的“工作指向”:这些工作是在促进和协助教学和科研?还是与此无关?甚或是阻碍了教学与科研的进展?

  目前在我们高校中,存在着大量的无关于甚至不利于教学和科研健康发展的“行政工作”。比如,某些形式主义化的考核和评估活动,不仅增加了大量的行政工作负担,也耗费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时间与精力。现代国家的所有机构,包括大学在内,都需要合理的管理与考核评估。但是在大学,由谁、根据什么原则与标准、以什么方式开展考核与评估,这是一个治校理念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教师与研究人员普遍感到,我们治校理念仍然是“行政主导”。有关教学和研究的所有重要标准和原则几乎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的。这种统一性的管理方式表面上带来了“规范化”,但在实践中严重忽视了各个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特殊性,其结果并没有达到有效促进教学与科研发展的目的。

  因此,比精简机构更为关键的改革是治学理念的转变———给各个高校与学科更高的自主性,给教师与研究人员创造更宽松和自主的学术环境,这要求一种从“行政主导”向“学术本位”的观念变革。

  □刘擎(上海学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