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知名打假人VS“民间科学家”偏执的妄想家需要脱胎换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6:4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新闻导入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彭大泽坦言:自己也曾经寄资料给国内知名打假人方舟子,渴望与他进行交流。

  2006年9月8日,记者通过邮件与方舟子取得了联系。

  方舟子的回复中写道:从这个“万有斥力规律”的简介看,属于臆测、空想,与科学无关,提出人显然缺乏物理学常识,更对科研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

  “任何人如果声称做出了科学发现,都应该遵循学术规范,将其成果写成论文交给专家审核,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才有可能获得学术界的承认。越是重大的成果,应该交给越是权威的期刊发表。在媒体上炒作,或花钱去当什么会员、“院士”抬高自己的身价,都是不正常的做法,都恰恰说明了其虚弱。”

  2006年9月10日,关于“民间科学家”这一个群体,通过邮件,方舟子再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是否有“民间科学家”一称?他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方:“民间科学家”一词不太准确,给人的感觉好像还有“官方科学家”似的。所以我认为用“科学妄想家”一词可能更准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受过相关领域的教育、训练,有的甚至文化程度就不高,却自认为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长期不懈地反复利用各种渠道推销该发现,梦想着“一夜成名天下知”。

  记者:就您的了解,滋生这些“民间科学家”的“土壤”是什么?

  方:“民间科学家”在中国的盛行,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中国古代并无科学传统,只有技术传统,搞技术发明有时靠经验积累和灵机一动就能做得到,使人误以为做科学研究也可以走这条捷径;二、中国历来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不重视乃至鄙视专业人才,这在当代文人中还很常见。这种文化背景导致了许多人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三、大跃进、文革时对权威、专家的鄙视达到了顶点,无限夸大劳动群众的创造性,至今流毒不浅。

  记者: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偏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需要怎样来清醒认识自己?

  方:他们的偏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有受迫害妄想,认为自己受到了科学界的迫害,以当代哥白尼、布鲁诺自居;二是死不认错,不管他们的“论文”有多少明显的低级错误,被指出过多少次,他们也不会承认,而会反复狡辩,或者视而不见;三是过度专注,长期不懈地到处推销,甚至放弃了正常的生活;四是过分自信,动不动就高额悬赏挑战者甚至要和人赌命,当然,如果有人真去应战,他们是决不会认错的。既然他们已经偏执,是很难劝说其改弦易辙的,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有哪个“民间科学家”脱胎换骨的。

  对那些还没有偏执的业余爱好者,我们可以忠告他们:热爱科学是好事,但是要认清自己的局限,不要好高骛远;要争取与科学界合作,遵循学术规范,不要想通过媒体炒作、民间推销来迫使学术界的认可,那是不可能的。

  记者:作为公众,对这个群体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方:任其自生自灭是最好的态度。公众不要因此对科学界产生怀疑,要去替这些人打抱不平,更不要上当受骗,把钱给他们去搞“永动机”、“水变油”或什么推翻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的实验。

  第三者说>>>

  渴望正面交锋

  彭大泽将“不得重视”归因为:自己是“非主流”。

  作为一个“非主流”的代表人物,赵常德成为了彭大泽推荐的对象。68岁的赵常德是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目前这个组织已经有200多人,他们聚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点———反相对论。赵常德介绍:“目前民间科研者,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居多,四川才3个人。”

  “爱因斯坦也曾经被小看,后来呢?”说到彭大泽的“万有斥力”,赵常德提出:需要进一步的证实,但是这种精神和思想值得鼓励。文凭和“无推算数据”,甚至狂妄,不应该成为“发难点”。“啥子称为狂妄,爱因斯坦也狂妄?我们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思想和怀疑精神。我们经常发表意见,他们不回应,如果回应,讨论不是更好?”渴望正面交锋———赵常德说,这是他们的心声。

  记者手记>>>

  与彭大泽接触,快60岁的人

  表现出“可爱”的坦诚和急迫,恨不得一股脑全部倒出自己见解。两次见面,他不厌其烦的用图纸、手势进行解说。果真如他同事所言:热情得让人无法拒绝。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每一个人的见解和意见都应当被尊重,但是一旦扯到科学,则需要“立正、肃立”。要知道,科学在生活中,“强大”得足以作为标尺,正是由于它的严谨和权威。“发现”需要证实,“观念”需要交流,这篇成文的目的不在于“质疑”,无关于“交锋”,只在于提醒一种思考:对于科学,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早报记者谭晓娟摄影向宇刘筱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