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长征路上的相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8:08 贵州都市报

  曾走完长征路的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罗开富与红军后代梁宁宁参观“遵义会议永放光辉”展览,相约贵州再见

  罗开富,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是第一个走完长征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

  梁宁宁,老红军后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退休高级工程师。2002年10月开始,沿着当年红二、红六军团的线路,追寻父亲长征的足迹,行程7000多公里。

  9月12日下午,一次偶然的相逢,让这两位分别沿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征程重走长征路的“红军”在“遵义会议永放光辉”展览大厅胜利“会师”。

  64岁的罗开富和62岁的梁宁宁一见如故。顾不上寒暄,梁宁宁就兴奋地拿出一面专门制作的红旗展示给罗开富看。在上面签名的有232位红军老战士,其中年龄最大的有104岁的吴西老将军和百岁将军曹广化、阎捷三。

  “这面红旗是我重走长征路的一个重要收获。得知这次展览在首都举办,我就有一个愿望,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面红旗,缅怀那段历史,所以特意送来展出。展览结束后,还准备把复制的四面红旗送给贵州老区的纪念馆。”

  “太难得了,这些签名的老红军都是长征的亲历者、见证人。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罗开富仔细端详红旗,十分高兴。

  两人把红旗伸展开,紧拽四角,在遵义会议会址模型前留下珍贵的合影。随后,两人跟随讲解员走进展厅仔细参观起来。虽然他们对红军在贵州的这段历史都如数家珍,但一看到这些熟悉的景物,两位老人仍然激情澎湃,仿佛年轻了许多。

  “贵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我感到特别亲切,特别高兴。”罗开富对贵州特殊的感情溢于言表,“红军在贵州活动的时间最长,我在贵州走的路也就最多,老百姓把对红军的感情倾注在我身上,那段经历毕生难忘。”

  “在贵州黎平高洋雪山的冰凌上我被摔成左腿骨折,是当地向导、干部轮流架着我走,许多医生也跟着边走边为我疗伤。在逆境中,是红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人民群众无私的关怀给我巨大鼓舞,并陪伴我走完整个长征路。”罗开富深情地回忆。

  “我在贵州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骑着车到了20多个县。这一路上,最令我震撼的是那一座座红军烈士的丰碑。很多牺牲的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他们也像我的父亲一样还没来得及看见新中国的成立就长眠在群山之中。我永远怀念他们。”在贵州省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墓和纪念碑分布图前,梁宁宁久久驻足,感慨系之。

  “是啊,我们今天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更好地发扬长征精神。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还有一个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我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罗开富缓缓道来。

  同样是今年才去过贵州,但走进第三部分“多彩贵州气象新”展厅,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和民族民间文化的醉人魅力还是让两位老人眼前一亮。红军曾抢渡乌江,夺取遵义。如今,这里正在进行电站的梯级开发,原来红军搭建浮桥的江面上,耸立起了一座座大坝,洪家渡、构皮滩、思林等一座座电站的崛起,使乌江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美风景。在乌江水电开发的沙盘模型前,两位“新红军”又愉快合影,相约在贵州再重逢。作者:李海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