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会不会消失在水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8: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会不会消失在水上?
做饭
会不会消失在水上?
洗头
会不会消失在水上?
补网
会不会消失在水上?
傍晚时分,疍家摇船从闸门出江打鱼去。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是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浮家泛宅,以水为伴,以舟为家,以渔为业,史称疍民。如今,疍民的后代不再继承祖辈的祖业,最后的一批疍民没落。记者竭力找寻他们,不仅为了记录下疍民生存的样本,也为了保留岭南水乡文化一份残存的记忆。

  文/记者姜鹏、翁晓鹏

  图/见习记者陈枫 记者姜鹏

  生活:300疍民风浪中飘摇

  南海北江河畔的平洲北区村,60多岁的谭大爷站在风中飘摇的扁舟上,“我们这一批人已经成了最后的疍民,不会有人接过我们手中的桨了。”

  数百支渔船整齐地排列在小桥的两侧,停泊在一湾5000平方米大小的避风塘内。大闸门将避风塘和北江分隔开,白天渔船就在避风塘内修整,傍晚时分渔民们驾船从闸门出北江捕鱼,在满天星斗之下辛勤劳作,东方泛白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避风塘。

  疍家的渔船体积虽小却很有齐全,捕鱼的器具、厨房的生活用具、木板上的草席和被褥、衣物用品等等,不甘寂寞的疍家人甚至还在船内养鸡和狗。

  疍民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水上的人。据悉,北区渔村现在仍有300人摇着100多条船生活在水上,他们大多是夫妻,年龄在40岁以上,孩子已经上岸了。

  休闲:渔歌唱晚咸水歌甜

  疍民长期与风浪搏斗,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谋生手段,使得他们在服饰、饮食、性格、婚俗、宗教等方面都自成一体,有学者称之为“疍家文化”。

  “男女自由嫁娶,男人一般在船尾放一盆草,女人放一盆花,以招致媒妁,夫妻多半都为疍民,也有部分女人嫁到了岸上。”村里的老人邓老伯回忆自己小的时候所见,“那时候都是水上迎亲,‘咸水歌’是疍家一绝。”在一户渔民家,记者终于听到了久违而正统的咸水歌。“天马河水波连波,万千小鸟多又多。百年古榕舞婆娑,好听的古仔一箩箩……”女主人的每句歌词差不多都是同一个音调,朗朗上口。

  忧虑:疍民文化将消失?

  “离不开船,离不开水,这就是疍家人的命”,邓老伯告诉记者,有的老人家搬进儿子的楼房,可吃、喝、拉、撒都不适应,只能再搬到船上来,这下子才踏实了。

  “以前,疍家多依靠运输货物挣钱,只有少数疍民以打鱼为业。后来水运被陆上交通取代,打鱼才成为疍民的生计来源。”

  疍民谭大爷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汾江还算水清有鱼,但后来就黑如墨染了,污染让鱼越来越少,很多疍民从此上岸。”

  “我们末代疍民年龄已经很大了,等到我们离去的时候,船、渔具、咸水歌、疍家风俗恐怕也就和我们一起入土为安了。”

  谭大爷脸上写满了对疍民沧桑历史的怀恋,以及对疍家文化可能消失的忧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