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什么拯救网魔摧残下的孩子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8:20 法制日报

  关注网瘾少年

  本报记者 张亦嵘

  昨天,各大媒体都刊发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浙江省衢州市一对81岁高龄的夫妇被人砍死在住房内,而当地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发现,作案手段如此凶残的罪犯竟然是18岁的

骆某和16岁的杨某。当民警找到他们时,他们还在网吧内玩网络游戏。他们告诉民警,他们杀人是为了搞到游戏经费、在行走江湖之前“练练胆子”。

  在讲述杀害两位老人的过程时,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兴奋的神情:

  “那天晚上9点多,我们从窗户爬进室内,先在屋子里翻找值钱的东西,然后进了老夫妇的卧室。我们用菜刀对准他们,然后喊了一二三,就开始用力砍下去……”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各类案件总数的60%至70%,而其中又有60%至70%的少年犯沉迷网络,他们中大部分人犯罪的直接原因是上网成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说。

  类似这样发生在网瘾青少年身上的极端案例,不断在各地媒体亮相。如何防治未成年人的网瘾?如何有效规范网游市场?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在寻找问题的症结。

  网络产业不能只顾赚钱

  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由于网吧和网络游戏等行业以新兴产业的形象出现,其负面影响得到人们极大宽容,它对青少年的潜在侵害被严重低估。

  某网瘾防治中心主任张春良告诉记者,网络产业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简单取缔不合理也不可能。但是,一个产业不能不承担社会责任,更不能不讲产业道德。当前的网络产业存在单纯追求利润的趋向,放弃了起码的社会道德,通过设置永无止境的游戏升级、赌博、色情情节来吸引并控制青少年。

  据记者了解,网络产业中,尤以网络游戏的发展最为迅猛。有关部门研究表明,到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迅速攀至80多亿元,网络游戏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网络游戏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2005年网络游戏产业带动电信业务的直接收入达173亿多元,IT行业由此产生的直接收入达71亿多元。

  与此同时,一些衍生出来的地下产业也在迅速扩张。比如雇佣玩家组成网络游戏队伍,通宵达旦地打游戏积聚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然后销售给那些希望通过捷径取得游戏成功的富有玩家。

  张春良指出,这些所谓高速增长的网络产业,的确给一些地方的GDP带来了贡献,却造成上千万青少年沉迷上瘾,这样的产业发展越快,带来的社会危害越大。

  据研究机构统计,目前,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已超过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认为:“毫不夸张地说,网络缺少社会责任约束正在导致一代人垮掉。”

  多开发益智游戏不好吗

  “一提起游戏,很多人立即就会想到暴力、凶杀、色情,好像游戏就是成天打打杀杀,这样的游戏软件环境,不仅有害于游戏产业整体的发展,更扼杀了众多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重庆宏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宏刚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国产游戏软件开发。

  有一次,陈宏刚去一所著名的美术院校寻找美工,他要求美术系的学生画几个有创意的人物形象。他吃惊地发现所有学生信手拈来的千篇一律都是大头娃娃或者就是武侠游戏中的人物形象。

  “你们会不会画孙悟空或者是水浒中的人物?”学生们纷纷摇头。“可见,大多数孩子已经陷入了常见的游戏惯性思维。”陈宏刚说,其实游戏可以是健康的、益智的。营造健康的游戏,是游戏产业的生命力所在。

  陈宏刚告诉记者,在很多发达国家,有许多软件公司专门开发针对孩子的益智类游戏教育软件。他们开发的产品,不仅让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

  “而我国至今缺乏这样的软件开发企业。”陈宏刚遗憾地说,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网络游戏开发和市场的主动权,严厉打击封堵国外暴力网络游戏,将人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设置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既有学习的兴趣,又能及时接受主流价值观,就能充分占领青少年这个庞大群体的思想阵地。

  陈宏刚认为,当前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其需求和兴趣严重脱节,“教育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从实践效果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课堂教育,不如通过各类互动游戏传递知识,特别是让孩子共同参与。“孩子不排斥教育,就不会到网络上寻求精神慰藉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建议,建立由网络服务商、软件供应商、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教育机构参加的网络热线,及时对网络内容和游戏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发现不适宜内容及时向消费者发出警告。

  网络游戏需要划分等级

  对网络负效应应当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有了这个指标,就可以给网络游戏产品分级。有了明确的分级制度,还要有严格的操作办法。张春良说,在平衡企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问题上,分级管理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网络游戏符合视听消费品特征,可能会包含一些色情、暴力等未成年人不宜的内容,应该标明哪些不适合于未成年人。

  对文化产品进行分级分类,以满足社会上不同的需求,避免适用单一的审查标准。企业本身的生存就是为了利益,不能对它有过高的道德要求或者其他方面的期望,除了行业自律,还要发挥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建立分级制度虽然是政府的职责,但是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后的运转倒不一定非得政府去做。运用一些社会力量可以弥补政府力量不足,关键是政府要扶持行业协会。

  网瘾网总经理孔令中告诉记者,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正在制定“绿色网络游戏标准”,也就是通过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标准,像网络游戏的暴力程度、恐怖程度、色情程度的标准,是否有时间限制的措施,以及更深层次的网络游戏作为虚拟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社会秩序标准等等,来衡量一款网络游戏适不适合人们玩、适合哪一个年龄段的人来玩,通过这个方式,给今后有关部门制定网游产业的规则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同时,青少年网络协会还兼顾于向青少年推荐适合他们身心发育的“绿色游戏”,以起到引导作用。

  政府应该担起应有责任

  据专业人士调查:正规的网吧很少,黑网吧却不计其数。按规定,开设网吧要当地文化局、公安局几个部门联合批准的,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某个地方领导一句话就能把办网吧的手续批出来。在全国,这样的网吧有多少根本无法统计。

  2002年,网吧曾发生“蓝极速”火灾等多起恶性事件,文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迅速行动,严厉打击黑网吧和违规经营问题。可一些网吧经营者仍在想方设法躲避监管,黑网吧和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现象仍在向全国蔓延,由网吧引发的恶性事件一直没有停止,沉迷网吧和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数量激增。

  “齐抓共管、联合执法”是政府整治问题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看似人多力量大,在相当多情形下,却变成“谁都不负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最终容易“抓而不实,管而不力”,留下管理“盲区”,甚至出现以罚代管现象。张春良说。

  他给记者讲了一件他自己遇到的事:曾有一位母亲向教委投诉,自己的孩子经常花钱购买网络游戏的“点卡”,沉溺在网络游戏中,受到了伤害,要找个化解的通道。教委说,这事不属他们管辖;家长又向文化局投诉,文化局也说不是他们管;最后家长又找到市政府,同样没人管。“这位家长不过是要反映一下自己孩子受到侵害的问题,管理部门却没有给她一个化解矛盾的通道。”张春良说。

  张春良说,网吧发展虽然一度受到限制,但受巨大市场需求驱使,近年来网吧从中心城市向县城乡镇快速发展,网吧数量猛增,这进一步加大了监管难度。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告诉记者,目前对文化部门来说,网吧监管的最大难题和“盲区”是广大的农村乡镇,由于乡镇文化站没有执法权,需要县级执法力量深入,而县级力量本身也薄弱,难以有效顾及。这些年,文化部一直在研究对策,但至今还拿不出有效办法。

  “因此,政府应当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网络,并运用法律、法规来管理网络运营、文化传播和网络建设。”张春良建议。

  治疗方法有待深入探索

  一些网瘾少年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区别,网络游戏中扮演角色的“死而复生”,更加强化了未成年人对生死轮回的误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各种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大为流行,其中相当数量的游戏充满了暴力情节。例如一款游戏的官方论坛竟然写着:“踏上江湖不归路,今生今世不回头。”该游戏新出的自由PK系统(玩家间互相攻击),推崇“杀人”无罪。“杀人”不但不会得到任何惩罚,而且会奖励“武勋”;而新出的“势力战系统”中设定,两个势力间可以申请人数上限为100人的集体对杀,获胜一方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战败一方会得到惩罚!这不由让人想起现实生活中黑社会之间在指定地点约定武斗的场面。不但如此,该游戏对未成年人进入游戏没有任何预防引导措施,未成年人在游戏里可以杀人,也会被杀,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感觉杀人只是游戏。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成瘾认定为一种疾病以来,网瘾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真正有效者寥寥无几,网瘾的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摸索。

  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韩英说:“网瘾本身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治疗必须个体化,我们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来确定他属于哪一期哪一级,对症下药。”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将网瘾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症两个阶段。在网络成瘾之前应以教育为主;如果已经发展到了网络成瘾症,那么在教育手段之外还要加上必要的心理治疗;一旦已经发展到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必须进行药物、心理、教育、行为规范培训的四合一治疗。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