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位代课老师的“长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8:21 贵州都市报

  24年里,他以背作桥,背学生趟水过河,每天往返10余公里,行程超过14万公里;而他的月工资只有70元

  核心提示

  2006年初,黔东南州镇远县大雪飞扬。

  一阵清脆的钟声响起,镇远县蕉溪镇木元村小学放学了。操场上,二十几个衣衫单薄的孩子在嬉戏着。他们的小脸被冻冻得通红,边跺脚边用嘴往手上呵着热气。不久,一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走出教室,带着二十几个学生向山下走去。

  狭窄的山路上,中年男子背起一个年幼的小孩,让其他学生手牵着手,小心翼翼地下坡。好不容易下到山脚,一条十几几米宽的小河拦住了去路。中年男子脱去长裤和鞋,试探着走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将学生一个一个地背着趟水送到对岸。。

  直到最后一个孩子上岸时,他已经冻得脸色发青,坐在石头上累得直喘粗气。孩子们一拥而上,有的给他揉搓双腿,有有的用嘴呵热气温暖他的双手……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余先进,今年44岁。作为一位普通的代课老师,24年来,他就这样以背作桥,无数次背着学生趟水过河;24年里,他在教学路上风雨无阻每天往返10余公里,走过的路超过14万公里;24年里,他拿到的最高月工资是70元,可他至今以仍无怨无悔……

  

一位代课老师的“长征”

  上学路上老师以背作桥

  余先进是镇远县蕉溪镇木元村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1982年高中毕业后,余先进参加了镇里举行的民办教师招聘考试,成绩优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的民办老师资格却被别人占用了,只能到木元村的木元小学做代课老师,月工资31元。

  木元村坐落在大山深处,是蕉溪镇所有乡村中最偏僻和贫穷的,距离镇政府25公里,要与外界联系,必须翻山越岭趟河过沟。木元村的环境太恶劣了,公办教师都不愿意去村里教书。教育辅导站领导向余先进说明了情况后,余先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当老师教书一直是他的理想。

  从家到木元小学,余先进要跋涉10余公里的路程。每天清晨,别人还在梦里酣睡时,他就要披星戴月地赶路去上课。一路上,不但要翻山越岭,还要趟过7条河流。每逢下雨,暴涨的河水便成了山里孩子们求学路上的拦路虎。

  余先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将与他行走在同一路线上的数十名学生组织起来一起上学放学,互相照顾。

  于是,每天早上,孩子们在约定的地点集合,等着余老师带领他们过河到学校;每天下午,大家又在操场集合,在余老师带领下过河回家。

  就这样,余先进以背作桥,开始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背着年幼的学生一次次涉水趟河,年复一年,风雨无阻。

  24年来,余先进已记不清背过多少学生过河,也记不清多少次在河里发生危险,然而令他骄傲的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在他的背上发生过意外。

  1992年夏季的一天清晨,余先进带着二十几个孩子冒雨赶到河边,汹涌的河水早已漫过河床,河面比平时宽了一倍。余先进让会游泳的高年级学生手牵手趟到对岸,他则脱下长裤,拿一根树枝作拐杖,弯腰背起年幼的学生跨进了齐腰深的河中。背最后一个学生江光照时,一个浪头打来,只差一步就上岸的余先进脚下打滑,危急关头,余先进将江光照甩上岸,自己却重重地摔在浮出水面的一块石头上,顺势抓住石头的同时,他的两颗门牙却被磕飞了,满嘴鲜血……自从余先进来到木元小学后,许多家长都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他,到木元小学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因安全问题而辍学的孩子逐渐减少。

  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

  1990年,余先进被调到了比木元小学条件更差的洞边小学任教。全校只有三个年级24个学生,教室是以前公社用的木房子,年久失修,四面透风。学校连一张像样的课桌也没有,在石头上搭一块长木板,学生就伏在这样的“课桌”上读书写字。学校的凳子有的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小板凳,有的则是学生们搬来的石头。

  见学校的环境如此困难,余先进妻子陪嫁的木柜、桌子等家具请人改制成16套桌椅无偿捐给了洞边小学。

  之后,他又“擅自”将家里准备用来修房子的木料全部用来修葺学校,使千疮百孔的校舍焕然一新。妻子得知后,气得半个月不和余先进讲话,毕竟,他们家本身就很困难。

  余先进还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为学校购置了一套洞边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篮球架和篮球。此外,为了让村民们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余先进还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走村串寨,做村民工作,发动群众集资办学。

  初到洞边小学时,全校就只有他一个老师,余先进便一人承担起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所有课程一肩挑: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每个星期,他要上30节课。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余先进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有限,为此,他在忙碌之余不断加强学习,白天上课,晚上则在灯下苦学函授课本,相继获得了中师文凭和教师资格证,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让孩子们不因为大山的隔绝与外界脱离,他还苦学普通话,与学生的交流坚持使用普通话。

  经过余先进六年多的不懈努力,洞边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1996年,洞边小学已从他刚来时的三个年级24个学生,扩大到了六个年级118个学生,教师人数也增加到了6人,从这里考入初中、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余先进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名师”。

  1996年,因工作需要,余先进又被调回木元小学。走的那天,村里的学生和家长都来送他,大家流着泪,送了一程又一程。

  20年后工资涨到70元

  从1982年做代课老师到2002年,整整20年间,余先进每月的工资是31元。2002年,县政府和教育局解聘所有的代课老师,停发工资,但由于蕉溪镇缺老师,加上余先进18年来对山区教育作出的贡献,镇政府决定继续聘用他为木元小学的代课老师,工资从每月31元涨为每月70元!

  余先进上有80岁高龄的父母,下有两个正在读初中的孩子,他每天奔走在家和学校之间,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家里所有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白玉英一人的肩上。他几十块钱的工资根本养不了家。每到开学,一家人就要为孩子的学费愁眉不展。每到这时,妻子便带着两个儿子,挑农产品到镇上去卖,换两个孩子的学费。

  别人家都通过打工挣钱修了新房买来了彩电,而余先进家却一贫如洗,至今连一台黑白电视机都买不起,孩子们两三年都买不起一件新衣服,两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如果不是岳父的支持,早就辍学了。

  “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我都是不合格的,对不起父母、妻子和孩子。”提到家人,余先进哽咽了。别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家却每况愈下。余先进感到愧对家人。

  “70块钱的工资,连一个月的烟钱都不够!如果外出打工,随便给别人做一天小工都能挣几十块,知识在你身上也太不值钱了吧?”许多人无法理解余先进的付出。“当老师不仅让你自己过得苦,连家人也要跟你一起受苦,值得吗?”

  类似的话,许多人对余先进说过无数次,余先进也动摇过,但一走上讲台,看着那些眼里充满期望的孩子们,他一次次放弃了出走的打算。

  得知妻子卖血他痛哭失声

  余先进的妻子白玉英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看到丈夫教的学生一个个成才,看到乡亲们对丈夫的敬重,她逐渐理解了丈夫的付出,毫无怨言地一人承担起了家务。

  为了补贴家用,白玉英多年前就经常瞒着家人偷偷跑到县城血站去卖血。直到2003年,余先进得知妻子卖血的事后,顿时痛哭失声。他下定决心,为了一家老小,他一定要外出打工!

  就在这时,余先进的一位在广州办厂的高中同学知道他的窘境后,亲自从广州跑到余先进家里,要接他到厂里当仓库管理员,月薪1500元,包吃包住,余先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3年的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余先进背起行李准备出发,可刚打开家门就呆住了:一大群村民将他家围得水泄不通。

  原来,木元村的一位村民从余先进小儿子的口中得知余先进要外出打工的消息后,挨门逐户地“串联”起村民,连夜赶到他家,守在他家门口。

  “余老师,您不要走好吗?”一个学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他从衣服里掏出几张起皱的一元钞票来,“您继续教我们吧,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给您买一台大彩电。”

  院坝里响起一片抽泣声,村民们纷纷伸出双手,那是一张张仍带着体温的块票、角票。“余老师,你不能走啊,你离开了,这些娃娃就没有希望了。”村民们流着泪请求余先进。是啊,这么多年来,木元小学调来多少老师就走多少,只有他一直坚守着,如果他也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余先进也哭了,看着衣衫褴褛的乡亲们和孩子们脸上纵横的眼泪,他的防线顷刻间瓦解了。就这样他再一次放弃了打工的念头。

  余先进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要走10多公里,有人给他算了一下,24年来,他往返的路程超过14万公里,相当于走完了1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背过的学生达上万人次。

  24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山村孩子从余老师的背上走出了大山,他们有的进了高等学府,有的学了一身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们的余老师,仍在拿着70元的工资,默默地继续用他的背,为后来的孩子们搭建伸向大山之外的桥梁……作者:罗应滔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