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说审计署不点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8:39 国际在线

  作者:潘洪其

  审计署9月11日发布2006年第5号审计公告。其中,体育总局挪用2787万元彩票金炒股、教育部应缴未缴四六级考试费达4771万元、国土资源部违规使用财政资金1.8亿元、国家林业局挪用还贷准备金5.67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购建违规款达10.1亿元、国家邮政局超范围运用储蓄金20亿元等事实赫然在列,读来令人触目惊心。

  从一定意义上看,审计署此次以罕见的力度,公布这些部门2005年度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算是对两个多月前的“不点名风波”作出了正面的回应。今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这份审计工作报告被认为“表扬意见多了,揭露问题少了”,“谈存在的共性问题多了,点单位的名字少了”,因此立即引起了舆论的批评和质疑:审计署是不是受到了某种难以言说的重压,所以不敢大刀阔斧依法办事了,难道从此要变得和风细雨温情脉脉了吗?

  记得当时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审计报告不点名“是一种理性的转化”,“监督应该走入一个常态,应该制度化、理性化……”这种不无牵强的解释显然不会让人满意。假如从今以后,审计署真的就“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了,公众是不会答应的。果然,两个多月后,经过认真的后期工作,审计署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指名道姓无一“漏网”的审计结果报告,有了这份负责任的答卷,谁还能说审计署不敢点名呢?

  回顾近年来审计署的审计执法实践,主要是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审计谁和不审计谁,审计署是否能做主?去年审计署一下子审了42个中央部委,由此看来,第一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第二,审计报告能不能公开发布?最初,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并不能向社会公开发布,后来在中央高层的大力支持下,每年的审计报告才得以公布于天下,它才具有了更大的威慑力与影响力。

  第三,解决了“审计结果报告要不要公开发布”的问题。如果只有审计而无整改,那么“审计风暴”就没了下文,无疾而终。如今审计结果报告大大方方公开发布,公众或许对这些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但至少对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因此而有了一个具体而实在的“落点”。

  审计执法的力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公众对强化审计机关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以及对审计署的地位的期望值,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两年前讨论修改《审计法》的时候,有人建议将审计机关纳入人大系列,或将审计机关完全从政府序列中独立出来,升格为与法院、检察院平级的单位。这次,审计署从两个月前的“不点名”转为“全面点名”,事态的发展如此顺理成章,与公众的强烈期待和舆论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人们期待着审计机关继续严格执法,不辱使命,为助力惩治腐败、完善公共财政而不断掀起新的“风暴”。

  来源:东方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