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海32农户集资建房下月动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9:22 南方日报

  南海32农户集资建房下月动工

  明年4月投入使用,或成全国首批个人集资建成公寓,类似模式在佛山不断涌现

  编者按

  下个月,南海石泉村将开始修建4座特别的农民公寓。这些房子不是开发商建的,也不是村委会建的,而是32户农民共同出资320万筹建的。从户型设计到物业管理,32个普通农户完全自己说了算。在不少大城市个人合作建房“雷声大雨点小”的今天,农民合作建房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9月11日傍晚,29岁的驻村干部郭定洋,驱车来到南海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取回了厚厚一叠图纸。

  “这个村民集资公寓项目,至今进展顺利。我们希望本月内落实招标,下月动工兴建。”他说。

  随着项目进展速度的加快,郭定洋越来越感觉到手中那叠图纸的分量:明年4月,蓝图将变为现实。届时,南海区狮山镇松岗办事处石泉村的这4栋楼房,有可能成为全国首批成功的个人集资建房公寓之一。在京沪穗等大城市有关个人集资建房的争论和实践由屡战屡败正在走向沉寂的时刻,南海区的农民却走通了“自己建房,让开发商靠边”的建房之路。据了解,在珠三角的其他地区,包括佛山市的其他地区,类似的建房模式也正在不断涌现。

  村民有需求有创意,政府有态度有行动,再加上一个懂行的驻村干部,石泉村贤寮村民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2005年7、8月间,石泉村贤寮村民小组60多名户主坐在一起,讨论房子问题。

  石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仲强已记不清开会的具体日期,但他记得,会议在“6·5”特大暴雨之后举行的。那次暴雨,再次让大榄河边的一些房子摇摇欲坠。

  早在1999年遭遇洪灾之后,村民有关个人集资建房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暴雨和洪水,使部分村民自建住房的需求愈发迫切,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松岗,宅基地存量已所剩无几。农民住进公寓,已是大势所趋。

  问题是,谁掏钱盖房子?房子怎么盖谁说了算?

  会议的结论是,32户有建房需求的村民自掏腰包建公寓;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未来公寓的管理,都由住户说了算。这个主意的好处不难理解:去掉了开发商的利润环节,村民用尽可能低的投入,住上尽可能舒适的房子;喜欢什么样的户型,村民在图纸阶段就可以提出个性化要求;自由组合,街坊邻居是谁早早就知道,避免“盲婚哑嫁”,“冤家路窄”。

  可贵的是,狮山镇、松岗办事处和石泉村委会对这项提议乐观其成。不仅如此,政府和村委会还主动帮了不少忙:土地划拨优惠,相关税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

  政府的态度绝非无关紧要。驻村干部郭定洋说:“绝对不能低估政府在这件事中所起的作用。要是政府不支持,个人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村民有需求、有创意;政府有态度,有行动。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郭定洋个人的作用。这位来自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驻村干部,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工作实践又使他对盖房子的程序了如指掌。

  这样,石泉村贤寮村民小组的集资建房项目,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吴仲强很清楚地记得,村民们看到公寓效果图时的表情:住进公寓,谁还会在乎下一次暴雨呢?

  盖房子不是搭积木,集资建房过程中的问题十分繁杂。大小会议开了30多次。“什么问题都讨论过了,农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盖房子不是搭积木。回想起住房装修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忙碌日子,对集资建房过程所要处理的问题之繁杂,村民们至今记忆犹新。

  “大小会议,一共开了30多次。”郭定洋说,“什么问题都讨论过了,农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就是在这些农民自己召开的会议上,敲定了施工图纸、施工单位招标计划等一系列建房方案。

  比如说,户型问题。起初,村委会提出的建议是统一户型,这当然难以满足村民的个性化需求。人口多的家庭,需要更大面积、更多居室;人口少的家庭,却希望有较大的客厅、舒适的厨卫。怎么办?开会。讨论结果是:房型分为3种,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不过,户型越特殊,选择的人越少,有关的设计费用将越高。但村民们自会权衡利弊,无须权威部门代劳。

  又比如说,房屋分配问题,不同楼层有不同价格,每个人都有想法。这几乎是一个人类智慧难以解决的困局,“抓阄吧,”有人提议说。果然,分房结果皆大欢喜。

  值得注意的是,抓阄并未抛弃人情温暖。有一户人家,老人腿脚不便,儿子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有村民主动提出,二楼的某套房子不用参加抓阄,应该直接分配给这家人。提议获得一致通过。

  村民们甚至考虑到了未来的物业管理问题。他们决议说:房子落成后,不准出租,不准商用;封闭式管理,只能在本村户籍人口范围内交易,禁止卖给“外人”。

  经过多年的村委会直接选举,农民的民主素质显然不容小觑。尤其是牵涉到个人具体利益的时候,只要有民主机制,人人都会慎重而充分地行使权利。

  只有“直接民主”经历的贤寮村民,在建房决策的一次次会议上,却实施了代议制民主。32户村民,共建造4栋分体楼房,每栋楼房住8个家庭。于是,他们选出了8户作为代表,参与具体事项的讨论及决策。

  “村民们白天做事,只能利用晚上时间,与住户代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郭定洋说。所以,与住户代表们商定集资楼的设计事项,经常开会至晚上12时多。

  目前,经过多方努力,石泉“农家公寓”的国土和规划等手续已基本完善,设计图纸全部完成,招标公告正在电视台播出。吴仲强透露,这个项目受到不少单位的关注。

  “修路,村里会补贴一点钱;绿化,松岗办事处会补贴一点;设计费,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也要补一点。”他说,“等项目建成了,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据了解,32户建房者将每户大约支付10万元,存进村小组专门账户里。目前每户资金已到账5万元,招标之后再交剩下的5万元。

  届时,32户农民将住进4栋5层高的住宅小楼,住进这个全国为数寥寥的个人集资房。从窗口望出去,他们将看到宽阔的影城路;抬头远眺,“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将成为这些村民们的风景。

  事件解读

  城里人办不成的事农民办成了!

  说起个人集资建房,就不能不提一个名叫于凌罡的人。这位曾任联想公司工程师的年轻人,曾经是中国个人集资建房(或称“个人合作建房”)的一面旗帜。然而,折腾了近两年几乎一事无成的他,于2005年4月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游尽山水兴犹在,读遍诗书乐自得。”

  2003年年底,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先后出现了个人集资建房的鼓吹者,于凌罡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在经历了发表声明、打算成立公司、无休止的忍耐、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到了2005年中期,城市个人集资建房热潮已渐渐淡出媒体的视野,因为这些人一直在原地打转。2006年8月,国内一份重要的财经报刊悲哀地指出:“诸多集资建房的失败案例,让这个梦想开始变得越来越遥远。”

  但是,目前尚不是完全绝望的时候。个人集资建房的梦想,对于凌罡们来说,或许是“越来越遥远”,但对南海区狮山镇松岗办事处石泉村贤寮村民小组的32户村民来说,现在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让城里人心灰意冷的事情,农民却办成了。石泉村的领导们有时候也思考其中的奥妙。大体上,石泉村的农民拥有几项北京市民无法比拟的优势:

  农民集资盖房,不牵涉土地使用功能的变更,无须花钱参与城市土地的有偿出让,“拿地”不成问题;农村面积狭小,住在村子的任何部位基本上没有区别,不存在城里人所关注的“地段”问题;街坊邻居互相了解,集资户之间的“信用体系”是现成的,有事随时开会讨论,“交易成本”极低;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对村民集资建房这一新生事物鼎力支持,并希望在“摸石头过河”后能取得经验,在他处复制。“在城市里办事比在农村难得多,”一位村干部说。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相比石泉村的农民,城里人也有很多优势:知识层次更高,对房子更加渴求,组织协调机制更完备,金融借贷更方便……但这些优势并没有实现,城市集资建房仍旧停留在设想甚至是空想阶段。这其中,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思考。

  本栏撰文:本报记者王小飞通讯员杨黛梅谭婉捷

  图:

  明年4月,村民集资修建的公寓楼将投入使用。这或许是国内首个集资建房的成功范例。

  王小飞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