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噱头讨薪”背后无奈的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9:25 上海青年报

  □赵志疆

  9月11日下午,沈河区中山路上两名中年男子手举一张“广告”,上面赫然写着“出卖妻子乳房”几个大字。原来,他们是为了讨要雇主拖欠的工资,在找了很多部门都不能解决问题之后,他们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而迫不得已出此下策。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同样发生在沈阳的另一起讨薪事件——脱衣讨薪”。6月24日,沈阳市于洪区大潘镇“沈阳荣顺达家具有限公司”门口围着黑压压一群人。一名身高约1.6米的长发青年女子只穿着内裤和拖鞋,伫立在数百人的目光中,她这么做的目的是:讨回8000多元血汗钱。

  从“脱衣讨薪”到“卖乳讨薪”,情节越来越离奇,做法越来越令人匪夷所思。看得出来,这些当事人都是在故意制造着“噱头”,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无一不在透露着弱者的生存智慧,由此也让那些旁观者体味到了他们的辛酸和无奈———如果还有一种更为有效的讨薪方式,他们何至于要将自己和亲人的人格尊严当作维权的成本?

  在谈论农民工讨薪问题时,时常可以看到提高农民工法治观念,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的主张。这样的主张当然是正确的,但《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指出,为了索要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社会至少要付出3倍的成本。依法讨薪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历时太久、成本过高而使得其并不具备实际借鉴意义,比较之下,农民工宁愿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制造“噱头”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以期达到讨薪的目的。

  在农民工讨薪以及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是,农民工权益本应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但相关部门却并未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一次又一次讨薪风波的背后,为什么鲜见欠薪企业受到应有的制裁?农民工的讨薪之路十分艰难,有人于是选择挖空心思制造舆论轰动,以求另辟途径要到自己应得的血汗钱。

  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今天,“噱头讨薪”的出现不啻为一幕无情的反讽,由此而值得引起反思的内容是,应该如何降低农民工的维权成本,使他们拥有更为顺畅的维权通道;以及如何依法加大对欠薪企业的打击力度,捍卫国家法律的尊严。就像培根在《论司法》中所说:“我们知道法律体现着正义,但这也要人能正确地运用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