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她的希望:精神病人也享受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9:27 新文化报

  长春这个民营精神病人托管中心,是全国第一个;为让这60多个病人有个“家”,她每月要亏5万元

  一个父亲的心愿

  在长春市普阳街上,总有一位精神病人站在路口,手里拿着大木棍“指挥交通”。

许多车辆不得不停下来,过往的孩子吓得撒腿就跑。

  “没办法,管不了,他在家就砸东西,出去就惹祸,不是抢了人家的水果,就是打了人家的小孩。看到有人向我走来,我就害怕,他是不是又惹什么祸了?”精神病人王明的爸爸无奈地说,“多希望有个地方,把像王明这样的病人监护起来啊!这样,家里也能安心度日了。” “现在我们可享福了,有肉吃,还能洗澡,病了也有人给看!”40多岁的李立快乐地说。他没有家,在街头流浪脚都冻烂了,还经常有人向他吐口水。现在可好了,大家一起说话一起玩,很高兴。可是李立不知道,和他一样住在长春市精神病人康复托管中心的60多个病人中,只有一部分有家属的按月交些费用。

  2005年,全国第一家专门托管精神病人的民营社会福利机构——长春市精神病人康复托管中心在长春诞生。这样的托管机构带来了什么?对于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来说,是否起到了比较理想的分忧作用?近日,记者走进这家托管机构。

  

  大铁门里的温馨

  他们聊天、下棋,还有只叫“路路”的狗

  

  9月10日,记者来到长春市精神病人托管康复中心,它坐落在长春市新立城水库附近,是一座带院子的3层小楼。在曹丽辉院长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地方。

  记者发现,这里每层楼都用铁门锁着。曹丽辉说,这儿的设计模仿了精神病院康复中心,上锁是为了防止精神病人走失。穿过铁门,病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这里,60多位精神病人有的在聊天、下棋、粘花,有的在静卧。最让记者惊奇的是,一只小狗竟出现在病房内。“这是我们的路路,院长怕我们闷,给我们养的。我们都喜欢它!”精神病人大强逗着小狗说。

  “曹院长好!曹院长来看我了!”不管走到哪间房间,病人们都亲切地和她打招呼。“乖!真不错!”面对病人,曹院长就像在鼓励孩子一样。

  

  无情的协议

  让她决心给精神病人一个家

  

  “您怎么想起要办精神病人托管中心的?”记者说出心中疑惑,要知道,在她之前全国都没有先例。“我以前是办敬老院的,现在还有两所。后来发现,一些人将精神病人也送到养老院里来!这怎么行!”曹丽辉说。

  “你看,这是精神病人家属和我签的‘协议’。”曹院长苦笑着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纸,上面写道:精神病人××生病不必医治、不必抢救,如果医治了,费用家属概不负责……“你们看,因为有病,许多人都被放弃了。家里不要他们,他们怎么办?流浪街头,就会挨饿、受冻,还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于是我就想,该办这样一个托管机构,像给老人们一个家一样,给精神病人一个家。”说到这儿,曹丽辉有些激动。

  

  每月5万元亏空

  这是她两个敬老院的全部赢利

   因为国内没有开办精神病人托管中心的先例,曹丽辉就走进省内外一些精神病院取经。精神病人需要安静,曹丽辉就特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买了楼,买了床、安上铁门,装修了食堂、培训了护工,一个“家”就这样形成了。但执照到哪儿去办呢?找卫生部门,卫生部门说,不属医疗机构,管不了!找社区,社区说没有先例,办不了!没办法,曹丽辉找到了残联,还找了一些“国家支持社会办精神病人福利机构”的文件,2005年末,终于在工商办了执照。

  运营后,曹丽辉将敬老院的精神病人移到精神病人托管中心,又从街头上捡来了冻伤了脚的李立,收留了砸了派出所的张亮、砍死自己妻弟的赵刚……“家”里人一天比一天多,“家”也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了。

  李立、张亮、赵刚有了家,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曹院长每天都顶着巨大的压力。16个护工的工资、60多个人的饭费,再加上水费、电费,这里每月都得亏空5万元左右。这正好是曹丽辉两个敬老院赢利的钱。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