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市民看不懂道德碑该谁脸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14:25 云网

  据《河南商报》昨日报道:洛阳市周王城广场有18座碑灯。这些宽约1米、高约7米的碑灯,分两行排开,碑灯的前后都有古诗文,一共36篇。因碑灯上都是有关道德修养的诗文,故被当地人称作“道德碑”。然而,这些诗文大多数市民看不懂,外地来旅游的人也看不懂,同时还有许多生僻字不认识,有的甚至要查《康熙字典》。可是,有学者说这暴露了国学教育的缺失,看不懂的人应该脸红。

  周王城广场是洛阳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大型多功能广场。在建成前,洛阳市一位主要领导有一次到广州出差,发现那里广场的碑灯有特色,就指示广场指挥部引进这样的灯,并提出:不要学广州在碑灯上登广告了,要登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给人启迪,提升整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语言,现在,碑灯选的古文大多出自《诗经》和《论语》。应该说,政府领导的动机也许不错,但如今这些碑文大多数市民看不懂,岂不是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

  至于所谓看不懂“道德碑”上的文字,暴露了当今人们国学修养的不足,也暴露了国学教育的缺失,看不懂的人应该脸红,实在是有点胡搅蛮缠。因为,作为公共设施的“道德碑”,碑文的选择应该把大多数市民的文化水平作为参照系,保证大多数人看得懂。现在不仅大多数市民看不懂,连上世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市直机关退休干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生、自称算个知识分子的《洛阳晚报》的副总编都看不懂,这就很有问题了。周王城广场的“道德碑”总不会本来就不是给普通市民看的吧?

  如此,大多数市民看不懂的“道德碑”,是不是当地园林部门应该脸红?如果认真一点,让市民自己推荐选择一些不仅蕴涵传统文化,而且具有洛阳历史人文特色的碑文,还会发生大多数市民看不懂的尴尬吗?再远一点说,洛阳真正最需要的是实践传统文化,例如按照“仁者爱人”、“民以食为天”的精神做事,不要再发生农民进城卖桃卖枣难的事情,这才是儒家文化的精髓。

  殷国安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