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祭如在,祭孔如孔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01:30 新京报 | |
教师节祭孔,或者将孔子的诞辰日立为新的教师节,多半也是企望能通过这种半仪式化半宗教化的活动,强化社会的尊师意识。采取了具体措施来保障教师的地位、实现尊师重教,又何必搬出孔子来搞“神道设教”、走这种形式主义的复古呢? 一年一度教师节,一年一度热闹一阵,今年又有新花样。 郑州市在9月10日这一天组织了数百名师生,在文庙举行尊师祭孔的典礼。而今年早些时候,有学者提出将教师节从9月10日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日前教育部还专门就此向媒体做了公开答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日子目前深入人心,不应随意更改。(见9月11日《北京晨报》)孔子一直被称为“至圣先师”,因为这位老人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抬高到与天地君父相同的神圣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置教师节的22年后,现时又重新把孔子与社会性的尊师行动扭结在一起。 如今,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确实存在某些师德淡薄的问题。部分教师的丑闻不时见诸报端:中小学每逢假日向家长索要回扣礼品、博士生导师将学生用作廉价劳动力等等。如同郑家栋事件之于当代儒学的打击,师德败落是教师行业的一大不幸,犹如蔬果上的败蠹,有扩散蔓延的危险。过去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个别“工程师”自身的灵魂,却在市场功利的熏染之下扭曲变形。何以一向受人尊崇的教师形象竟隳颓至此? 回到孔子这个文化符号,至少在某个时代,一名清贫教师还享有经由文化传统而来的社会敬意。“天地君亲师”,这种精神自足是一种很大的心理补偿。除去担负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教师也是一种文化信仰的传递者,这种信仰不仅仅是由教师作为长者去灌输给学生,而且是一种社会默认的“斯文”氛围。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斯文”的气氛如今在被功利思想冲淡。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是升学率,在大学之中,教师是科研指标的奴隶,温情脉脉的传统信仰也就容易转化成简单、直接的“考勤”管理。这就如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袪魅”,如果抹掉了教师神圣的光环,道德堤防上便会出现一溃千里的蚁穴。 教师节祭孔,或者将孔子的诞辰日立为新的教师节,多半也是企望能通过这种仪式化的活动,强化社会的尊师意识。但在重建尊师信仰、恢复传统的“老师”形象之前,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是当务之急。采取了具体措施来保障教师的地位、实现尊师重教,又何必搬出孔子来搞“神道设教”,走这种形式主义的复古呢? 孔子说过一句话“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一直揣摩不透老人家的真意,这究竟是说祭祀需要如有神在般一丝不苟;还是说虽然祭祀的时候需要虔敬,但其实神明是不存在的,于是乎实际还是无所谓,只要面上走走过场就行。孔子一定想不到自己身后也被“祭如在”般地敬拜了两千年。 不管对教师节的日期有怎样的处置,希望祭孔的行为真能对社会和教师队伍本身有一点点信仰上的触动,不要落得纯粹只是一次“祭孔如孔在”的空洞仪式。 □王晓熊(上海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