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毕舸:学生奶供应不足等待政府救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0:48 浙江在线

  我国目前通过学生奶生产资格认证的48家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停止供应或暂停供应学生奶。学生奶价格比同样品质牛奶市场价低30%左右,而且很多企业对于学生奶的风险心有余悸。学校不愿意推广学生奶,因为学生奶利润太低,营养套餐的利润则要高得多。(9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

  无利可图可谓学生奶的最大“罪状”,这是生产企业纷纷弃它而去的根源;而学校

的心态则令人玩味--学生奶全部在校园内消费,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处于风口浪尖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往往首当其冲。自辽宁海城的“豆奶中毒事件”后,学生奶就被视为高风险领域,让学校惟恐避之不及。

  我们对学生奶困境的解读可以有无数条论据,但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一条,即迄今为止,国内很多地方没有学生奶项目补贴,政府“不出钱”的回避态度,造成企业和学校同样不愿意承担学生奶计划的相关成本。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学生奶计划”是通过政府给予财政和行政支持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在学校中配送牛奶,从而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营养计划。我国在2000年8月,由国家农业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但落到实处,却产生了双重悖论:一方面,有关部门为了保障学生奶的质量、价格在民众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行强力干预,要求学生奶生产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另一方面,学生奶生产企业是典型的市场性动物,它们对学生奶的生产销售有起码的底线--有薄利可赚,至少不能亏本。

  学生奶的整体公益化,与企业的商业化本性发生了碰撞,调解矛盾的抓手只能依靠政府。要想让在市场打滚的企业自觉充当“善人”,相关的政策引导本身必须带有一定的市场属性,即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扶持,让学生奶生产企业在销售流程中获得自身的合理利润,维持下一阶段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将整个工程做大。这是市场规律付诸于所有“理性经济人”屡试不爽的法宝,也是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政府将一项公共服务项目以市场路径运作的基础所在。

  学生奶工程要继续良性发展,首先要承认企业、学校“私利”的合理性。有关部门同时要意识到,既然学生奶工程是献给成长期孩子的政府福利,就不能再做一个两极命题:要么让企业和学校背负亏损的风险,要么由学生和家长来承担所有成本。“脱公益化”的学生奶有违市场规律。政府把学生奶推广的政策引导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企业不再单纯地“自负盈亏”,而是拥有了政府保底,才能大大提高参与积极性。按照“改革设计者负担改革最大成本”的理性设计,政府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迅速推出学生奶项目补贴,才能破解停滞不前的学生奶推广困境。


作者: 毕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