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游艇七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4:14 青岛新闻网

  游艇背后隐藏着一条庞大的产业长链。制造、销售、维修养护……任何一个环节都沉淀着不菲的商业利润。在提升城市品位与巨大利益空间的双重诱惑下,上海、北京、浙江、珠海等许多省市,纷纷把游艇经济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摆出一种“力挺”的姿态。

  然而,相较于投资界的“高温”,消费界的反应始终是观望者众而实践者少。潜在的市场需求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能力吗?作为国外几千年航海文化传承的载体,“舶来”

的游艇能够在中国市场“嫁接”成功吗?

  《招商周刊》邀请各界相关人士,就游艇市场的培育与显效、航海文化普及、游艇业现状与走势,以及中国游艇经济区域布局等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访谈。

  游艇七问

  人物:

  林红军 青岛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

  王迎太 青岛海事局前海海事处处长

  曹 鹏 青岛市港航管理局航政空港处科员

  代志强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青岛)

  竞赛部一级项目专家

  邵 强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辛华强 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副总经理

  杨海鹏 海一鸥游艇有限公司销售代表

  陈小惠 青岛九州三立贸易有限公司游艇销售代表

  时间:2006.8.4 上午9:30——11:30

  地点: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

  游艇是什么?

  招商周刊: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高端旅游项目,游艇业正在中国兴起,但是很多人不了解游艇的确切定义。游艇到底包括哪些艇只?它和帆船有什么区别?

  代志强:其实游艇就是帆船,帆船就是游艇,两者实际上不可区分。都是水上项目,无非载体不同。抛开两者价值上的高低不提,单从玩的角度讲,初级水平的玩家才玩游艇,真正的玩家更喜欢帆船。

  林红军:不错,许多人都存在这个误区,认为带帆的不叫艇。其实,除了水上摩托和竞技艇之外,无论机动艇、机帆一体艇、风帆动力艇,都叫游艇。游艇和帆船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是艇帆结合,概念比较模糊。

  游艇是谁的玩具?

  招商周刊:有人说,游艇拉开了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的区别,也有人说,人均月收入超过两万元的家庭都有能力租用游艇,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就有能力买一条游艇。游艇消费的门槛到底有多高?现在有种说法“宝马奔驰已经落伍,玩游艇才是有钱人的新标志”,这样看待游艇是否真实?

  辛华强:银海正式运营以来,虽未出现井喷式的火爆场面,但我们认为有能力购买游艇和泊位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目前,青岛至少有2000人玩得起游艇。随着名车、豪宅在富人阶层的普及,它们已经不是财富的象征了。金字塔尖上的人群需要一种新的身份和实力的证明,那就是游艇。游艇消费无尽头,几亿元、几十亿元之外,还有更奢华的。

  王迎太:我的理解恰恰相反,不应该把游艇的消费群体定位在高端,虽然“全民游艇”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应该高中低三个层次都有。有人买2000多万的Sunseeker,有人买1000多万的银海2008、买盛世飞扬,也有人买30万的、20万的、甚至10几万的非名牌游艇。

  游艇并非只有购买这一条消费渠道。应该以租代售、买租并举。要告诉大家,即使买不起也可以租得起、玩得起。另外,还要配套建立一些适合中低端人士消费的游艇码头,包括修建一些供艇入水的公共滑道。群众性游艇活动的开展,不会影响高端人士购买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的游艇。

  林红军:我认为,笼统地说,人均收入达到多少多少,中国人就消费得起游艇,这种提法是形而上学。

  游艇是个高消费项目,但是对具备消费实力的人群而言,经济因素所占比重很小,更多的还是消费意识的问题。西方人为玩而购买游艇,但在东方,即使是香港和新加坡这些游艇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人们购买游艇主要还是用于商务交际。再就是投资泊位。为玩而买的仍旧不多。但是,游艇租赁在国内是非常有市场的。商务庆典、大型会议、新婚蜜月,都可以在艇上举行。

  而且,同样是西方国家,各国对游艇的追捧程度也不尽相同。这跟文化传统、经济实力、政策导向、海湾环境等许多因素有关。在丹麦,游艇根本不是富人的专利,有游艇的家庭很多,游艇码头属于公共设施,像车位一样普及。但是西班牙截然不同,开放式海滩需要投巨资建防波堤、造泊位,大把的钱埋在水下。所以,西方各国游艇普及程度也不同。

  招商周刊:现在买游艇、租泊位或者是租游艇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辛华强:游艇玩家以本地人为主,也有外地人,情况不一样。买游艇的多是私营企业家。除了自己玩,他们把商务会谈也挪到游艇上举行。

  陈小惠:游艇是海洋文明的产物,与高档名车、豪宅、私人飞机一起,名列奢侈品名单榜首,象征着奢华气派的生活品位。从功能上来说,游艇既可以作为海上运动和私人休闲的空间,也可以作为私密性的商务平台。游艇玩主的群像素描为一群事业成功、崇尚健康自由、注重心灵享受的都市新贵。

  游艇经济何时发力?

  招商周刊:有人说中国游艇业2-3年内就会达到高峰,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再等20-40年。游艇消费的井喷至今还没有出现,对游艇经营者来说,这是不是一种打击?

  陈小惠:作为销售商,我们非常看好这个朝阳产业。虽然现在市场平平,但是中国市场历来不乏奇迹,像手机、汽车一样,也许某一天,游艇市场就会突然发力。我们预计,出现井喷的最晚时间不超过两年。

  辛华强:目前的情况,我们早已料到。但还要建,这是因为游艇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我们必须先入为主占领市场。就像外国专家考察时断言的那样,中国肯定要有游艇,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游艇俱乐部的建立、游艇文化的普及、帆船运动的开展、人们意识观念的转变,在经济不构成障碍的情况下,中国一定会迎来游艇消费群体的大扩张。

  邵强:从奥林匹克文化的角度看,在几十个比赛项目中,马术和游艇这两个高端项目,随着奢侈品消费的兴起,迎来井喷是早晚的事情。只是现在行业的推介、公众的认知程度和国家政策配套等软件服务方面还跟不上,影响了游艇业的发展速度。

  招商周刊:银海俱乐部是青岛游艇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说承担着很大的布道使命。你们预计多长时间这个行业会出现一个大发展?银海的巨额投资预期什么时候能收回?

  辛华强:游艇俱乐部并不是单靠销售游艇、出卖泊位盈利的。俱乐部只是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还有许多配套服务,比如餐饮、会展等,这都是盈利的办法。事实上,现在泊位销售虽然没有出现井喷,但也绝不是停滞不前,我们做的是一种长期的打算。

  中国缺乏玩游艇的传统吗?

  招商周刊:有人说国内的游艇产业发展不起来,是因为中国缺乏航海文化,我们没有玩游艇的传统,是这样吗?

  林红军:在游艇消费的问题上,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是明显的。欧洲是航海民族,海洋文化根深蒂固,人们对海洋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中国古代也有对外航海,但多是政治航,并非经济航和贸易航。闭关锁国之后,中国人离海洋就更遥远了。

  杨海鹏:从历史上讲,明末禁海以后,中国的海洋文化就没落了。人们对海洋怀有恐惧,不向往。这与国内游艇大环境发展不起来有直接关系。

  从游艇文化上讲,买了游艇玩什么?怎样才能把游艇的功能发挥出来?这是个学问。游艇有很多功能,不仅仅是海上观光。游艇文化中有很多有底蕴的东西,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的文化,咱们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学。

  代志强:玩游艇的文化渊源深远。欧洲人不光把游艇当作身份的象征,更认为这是营造轻松休闲的生活氛围的重要载体。游艇加强了人们与大海的亲和力,与自然的融合力,能带来一种开阔的美的享受。游艇要像在西方一样,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青岛能否成为游艇之城?

  招商周刊:青岛作为2008年奥帆赛承办城市,“帆船之都”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青岛具备良好的发展游艇产业的土壤,是否可以适时提出打造“游艇之城”概念?

  代志强:游艇业在国际上早已成为一项庞大的热门产业,兼具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是硬件、软件配套发展的集群体系。中国大陆游艇产业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100年到150年。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游艇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三大资源。首先是资本,不仅指资金,更重要的是政策。第二是人才,得有一批懂业务、会管理,有奉献精神的人去操盘。第三要有市场资源。就好比我们做蛋糕,要有做的、有切的,还要有吃的。

  另外,搞游艇经济还有三个基本必须:第一,建场地。游艇需要一个相对静止可以存放的港池。中国19838公里的海岸线上,游艇码头有几个?没有这个港池,第一步就走不出去。第二,抓组织。组织建设不是指像航海学校那样的一个团体,而是以市场为主导、以俱乐部为主体、以产业化为主线的一种管理机制。有了这种组织结构的保证,这个产业的发展才能有后劲。第三,转变价值观念。只有调整思维、理顺关系、审时度势、游艇产业才能抢滩占位,抓住机遇。

  招商周刊:目前,国内众多的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游艇产业基地的目标。相比其他城市,青岛发展游艇产业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代志强:要成为“游艇之城”,至少要有量的概念。青岛360公里的有效海岸线上有多少艘艇在漂着?有多少人在玩?游艇之城珠海已经有了,它们的区域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实力都比咱们强,依我看,青岛就不要追风了。

  我认为,中国的游艇产业基地应该在珠三角。珠三角在2001年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建成游艇工业园,人家那里给土地、给政策,叫你去发展。但是我们那会儿还没意识到。我参与过某外国厂商的市场调研,起码那时人家无意在青岛大规模投资。

  王迎太:青岛的游艇产业还是初期阶段,许多企业倾注了很大心血,但是也有一部分“忽悠”的成分。甚至这部分人的比例还不算低。这与一心一意做产业的人的初衷相违背。当然,“忽悠”也是一种经济,刚开始没有“忽悠”也发展不起来。但是不能一直“忽悠”。现在到了该务实的阶段了。

  邵强:游艇产业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制造业,一个是服务业。游艇制造业不是青岛的强项,青岛的强项是服务业。游艇服务业的产业链比制造业长,增值空间更大。借人文奥运之势,青岛的游艇产业一定会有超前发展。这从青岛市民对奥帆赛的关注程度上,就能看出来。

  台湾的游艇制造技术很先进,但它不可能转移到大陆来。就算转移也会选择南方,而不是青岛。即使游艇里面所有的配件都是青岛造的,又能有多少件?高端的仪器仪表在欧美市场上已经很成熟了,根本没必要去竞争。冰箱可以几十万件地造,游艇不可能,购买力有限。所以只能有多少游艇跟进多少服务,通过服务来增值。青岛期望做成游艇之城是不现实的。如果游艇有卖点,就是它的商务环境。单纯为玩,租一下就可以了。

  招商周刊:青岛的船舶制造业还是很有基础的,游艇制造有没有可能几年以后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空间?

  辛华强:据我所知,青岛有几家造船场和外资品牌合作制造游艇,但是档次比较低、附加值更低。青岛有造游艇的条件,也不缺专业人才,但是在游艇的舾装件等内部精细工艺技术上,跟国外相比还是差距很大。

  代志强:现在,窗户一打开,大家的脑子都比较热,以为游艇产业不知能赚多少钱,我认为不能这么盲目。据我所知,青岛现有的14家游艇制造厂,已经使生产相对饱和。游艇产业链的形成一定要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招商周刊:您的意思青岛不要搞游艇工业?

  代志强:不,可以搞一个工业园。现在都是作坊式的,需要集中。

  哪里是中国游艇业黄金市场?

  招商周刊: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内,许多城市已开始发展游艇旅游业。纵观全国,哪里才可能是最好的游艇消费市场?

  邵强:我是这样理解的。全国玩游艇的点只有三个:珠三角南海一线,长三角,青岛大连一线。从全国看,青岛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机遇。2008奥帆赛、2006国际帆船赛,加之品牌游艇云集,游艇战略肯定不会错。所以,青岛要么不做游艇业,要做肯定是热点。

  杨海鹏:中国现在只有千岛湖和太湖游艇玩得不错,而且已经很具规模。房地产商大力开发游艇别墅,别墅售出去后,游艇是一种必然选择。

  不同地方的文化、消费习惯、经济发展结构不同,导致每个地区游艇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青岛的国有经济非常发达,但是民营经济跟江浙、广东相比,差距很大。另外山东人性格低调、讲实际,消费习惯上不喜欢张扬,不像东北人喜欢一掷千金的感觉,也不像南方人,品牌认同感很强,只认外国品牌。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最大的游艇消费市场应该在江浙。

  辛华强:我不这样看。将来的游艇基地非青岛莫属。上海发达,但不靠海,黄浦江承担着大量运输任务,环境欠佳。其他地区要么水质达不到要求,要么夏天受台风的影响很大。青岛海岸线一直受到保护,海域广阔、港湾良好,风、浪、流、水温的条件堪称全国一流。只要努力提供完善的服务,让人们享受到驾驶游艇的乐趣,喜爱的人多了,自然会有市场。

  代志强:这个思路是对的,要先把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俱乐部要发挥好在游艇产业链中的中介作用。对游艇市场的培育应该从服务入手。

  怎样突破游艇法规空白的瓶颈制约?

  招商周刊:一般说来,一个行业兴起之初应对其重扶持、轻管理。但又不能不管理。在全国范围内,游艇管理法律法规好像还是个空白。海事局作为行业的管理者,认为对游艇业监管的重点在哪里?

  王迎太:海事局负责海上的安全和防污染。游艇属于商船,它的注册、年审、检验、挂牌、船员的培训,海上事故纠纷调解,防污染预控预管……都是海事局的职责。

  在促进游艇市场尽快发育方面,青岛海事局已经做了许多有益有效的工作,从各方面大开绿灯。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方便的方便、能提前的提前,银海俱乐部肯定已经体会到了这种方便。

  游艇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等价交换之后立刻就能发挥其使用价值,必须向海事局申请办理产权证、船检证、国籍证。三证齐全,才能真正获得游艇的拥有权。再配备上有驾驶资格的驾驶员,至此,这条游艇才拥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水域上航行的权利。

  代志强:中国的海属六个单位管,比如游艇的行驶航道,不仅是地区之间协商解决的问题,更是行政区域内不同职能部门间协调合作的问题。规划、水务、航务、海事、交通等部门都要参与其中。欧洲游艇业发达,除了人文优势、环境优势、区域优势,还有更重要的政策优势。这方面我们还要摸索。

  王迎太:中国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游艇行业的法规出台。其实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先规范后发展的。连雏形都没有,规范什么?现在实行的《海上交通安全法》是1982年制定的,当时的思维很难预见2000年以后游艇产业的大发展。

  最近青岛市政府以政府督查件的形式,把《青岛游艇产业亟待加速培植》意见发到海事局,说明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游艇产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拉动青岛GDP增长方面的作用。海事局最新出台了一部规范性文件——《非营业性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试评估和发证办法》,游艇产业的立法监督会一步步规范起来。

  代志强:政府既要有指导性的政策界定,又不能管得太多太死。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产业链的基础打起来。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市场消费潜力与需求、海洋资源的吸纳能力、环境保护等问题。如果盲目地一哄而上,一旦对水系资源造成伤害,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曹鹏:相对于世界游艇业来说,中国游艇业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是个幼稚产业。我们希望在各行各业共同呵护和培育下,它能健康成长,尽快地发展起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