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择校热为何从城市刮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5:42 正义网

  这几天,随着宁夏各县市中小学纷纷开学,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些县市,县城小学在校学生已经高达一千七八百人;县城的中学,在校学生高达四五千人。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不少小学只有100多名学生,中学也只有200多名学生。(据《中国青年报》)

  对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和家长感慨,现在择校热已经从城市发展到农村。择校热为

什么会在农村出现?“超级学校”出现的后果又是什么?

  事实上,择校热在农村出现一点都不奇怪。每一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尽量争取好的教育条件再正常不过。但是,择校行为要受诸多条件的约束,意愿只是一方面,经济条件更为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有条件为子女选择更好的学校。而县城学校的好又是显而易见的:当县城的学校小学就开始上英语课时,村里的小学却连有执业资格证的老师都比较少见;当县城的学校将计算机操作纳入课程时,村里的学校可能正在为课桌、粉笔的来源发愁;当县城的校长们在为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犯愁时,农村的校长们考虑的可能只是如何不耽误一拨孩子。

  这就是农村择校热近几年显得较为突出的原因所在,而问题的“根”,还在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我们知道,我们的义务教育投入,遵循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在现实中就体现为:县级主要负责县城的学校、乡村主要负责乡村的学校。这样,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级政府的财力。以前乡村还有各种提留,自从取消农业税,大部分的乡镇完全变成吃饭财政,对教育投入上的捉襟见肘就更为明显,与县城学校的差距拉大也就在情理之中。

  学校差距拉大之后,不仅有条件的学生开始择校进入县城学校,乡村的优秀教师也开始流失。这不仅造成更大不均衡,还对教育公平造成了损害。因为,择校学生只是为了追求与县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就需要付出更多,显失公平;而对于大部分没条件择校的学生来讲,他们与“超级学校”学生起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是一种更大的不公平。

  一个问题便摆在决策者面前: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超级学校”的发展,还是努力扭转业已存在的不平衡?前者可以为自己挣更多的面子,因为一所好学校就是一块招牌;后者却是造福所有后代的事,让每个人公平地接受教育,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该如何选择,相信决策者们不缺乏这样的智慧。而关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9月1日起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也作了规定,“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希望新法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福音。

作者: 王希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