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倒扁运动”不该走上街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5:05 云网

  他们坚信文明是进步的,殊不知文明的进步都是几代人用血泪争取来的

  -特约撰稿 陈文杰 发自台北

  “民主不是民粹”?

  由施明德发动的倒扁运动,在短短的一周内,群众捐款倒扁的赞助居然破百万人次,施明德也决定将于9月9日正式走上街头,发动在陈水扁“总统府”前的静坐运动。

  施明德的行动,除了有大量普通民众参与支持外,更得到了台湾岛内以李敖为代表的文化、学术、娱乐等各界人士的声援。然而在这一声势浩大的主旋律中,也出现了不同声音。最近,作家龙应台、大学教授李家同(电机博士,曾任台湾暨南大学校长)等人接连发表署名文章,对施的政治运动提出强烈批评。

  8月19日,龙应台在自己的新书座谈会中,首度公开表态,她说,她“没有去捐一百元,也不支持这项运动”,她认为“现阶段核心不是拉陈水扁下台,而是健全台湾民主制度、提升民主素质”,“台湾民主应该更上一层楼”。

  龙应台说,在威权时代人民手上没有选票,只好冲进总统府,或是跳上桌子折断麦克风,但那时所允许街头抗争和流血造成的情绪,在今天是不能够用的,因为每个人手上有“选票”;她也指出,“民主不是民粹”,台湾的民主运动,不需要再走上街头。

  龙应台、李家同为文批评施明德发动的“反贪腐倒扁”运动,其实并不等同支持陈水扁,而是对政治运动不确定性有所疑虑。龙、李不约而同地认为,使陈水扁下台,可循民主机制方式逼迫陈辞职下台,不宜运用群众力量将陈水扁赶下台,否则恶例一开,台湾政局将永无宁日内耗下去,这对台湾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简单地说,龙、李文章就是反对运用民粹或群众力量去推翻合法选出的政府,除非走向革命,否则动辄使用群众运动干扰民主机制运作,付出政治代价过高,政治人物或政客在发动群众运动前,应冷静思考人民要的是稳定与发展,绝非是搞对抗与对立。基此理念,龙、李针对施的运动提出“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平安”等理性诉求,要求施明德冷静思考:台湾民主体制能否再经得起群众运动的折腾?

  民主不会凭空到来

  龙应台、李家同理性诉求的文章甫经刊出,泛绿叫好,泛蓝怒责。姑不论龙应台、李家同文章在此时是否适合发表,回顾台湾民主运动发展史,民进党以街头运动起家,如今惧怕施明德发起的运动,其中必有深层的因素,值得龙、李探究。

  过去民进党之所以走向街头,乃是建构台湾的健康政治机制。民进党从未指责蒋氏父子与李登辉个人贪腐,说明民进党所争取的,系代台湾人民发言,故而民进党在短期内崛起成为国民党的对手,就是凭借运动趁势而起。是以民进党建构台湾民主有功,依靠的是广大基层人民的支持。位居中产阶层的知识分子或学术精英,当年至少有80%的知识分子立论一如龙应台、李家同,对群众运动持批判立场。也因为如此,民进党于创党之初很少有知识分子与学术精英参与,纵然有也是怀着理想而来,抱着理念不合而去。

  台湾能终于冲破党禁、报禁,实现“万年国会”全面改选、废除领导人终身制改为任期制等,为台湾民主政治确立关键一步,几乎是街头运动的成果,当然也有极少数知识分子的心血。过去在街头狂飙年代,龙应台、李家同等在国民党威权体制下成长的知识分子,对街头、群众、政治运动有相当强烈的排斥感,所以他们从不在街头现身,纵然在国外,他们选择于电视机前冷静观看所谓的“街头暴力”,而且他们于国外研修的课程也均与社会学、政治学无关。

  他们坚信文明是进步的,殊不知文明的进步都是几代人用血泪争取来的。就以台湾而言,在民进党于街头狂飙年代平均5天一场的街头运动,他们当时都远居国外深造,全然不了解争取民主的艰辛。也唯有历经这场街头运动的人民才知道:民主不会凭空到来,而需要尽力争取。其实民主是绝对不会无缘无故、静悄悄到来的。

  施明德的“倒扁运动”,与过去街头运动不太相似。此因民进党过去从事的街头运动,均是为台湾争自由,从未针对当权者清廉提出质疑。反观施于民主时代搞群众运动,目标界定于反贪腐,矛头系对准陈水扁而来。施认为贪腐弊案的发生是民主机制的倒退,国法惩治不了陈水扁,党纪规范不了陈水扁,说明台湾的民主危机,已迫在眉睫。

  事实上施明德深知在打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争,施的目的,意在劝醒沉默的知识分子和人民,希望他们站出来打这场不可预期的战争。因为知识分子和人民才是台湾民主机制的主体,如果多数保持沉默,去造就陈水扁的贪腐,台湾还有前途可言?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