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吴海民――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9:16 人民网

  ●都市报自身的致命弊病显现出来

  前几年都市报红火的时节,许多人以为是解决大报经济的一棵摇钱树,但很少有人反省都市报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就结构性来说,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几乎清一色是依赖广告而发行巨亏。这种单纯

依赖广告的经营模式,其实存在巨大风险,受广告市场波动影响巨大。一旦广告形势恶化,几乎没有别的经济支撑。比如,“非典”时期很多都市报都在苦熬时日,“不夸张地说,如果‘非典’再延长几个月,不少都市报就无法支撑下去了。”

  再一点:人均成本高,人均利润低。好的都市报一年广告数亿,表面上很红火,但背后却是巨大的投入,高昂的成本造就的人均利润微乎其微。假设说,一家都市报税后利润1000万,这已经是不错的了,但人均利润呢,不过几千元。编辑部要200多人,广告部100多人,发行部更是高达1000多人,都市报采取的是“人海战术”。而人力成本,这些年来节节攀升。发行量的背后是巨额纸张费、印刷费的支出,自去年开始纸价飞涨,老总们都打了一个寒噤!都市报的发行都是自成一统,一个城市有10家都市报,几乎就有10个发行网,维护好这样一张大网,可以想见背后的成本的高扬和投入的艰辛。这种发行投入方式,在经济调整或萎缩时期,压力可想而知。

  ●体制上的弊端不言而喻

  目前的都市报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如果是一家企业,在剧烈的经济波动中,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进行资本运营,经营形势不好的及时转产乃至拍卖、被收购及至破产。而都市报不行。如果它深陷市场困境时,几乎无法自拔,形成债务时不仅难以偿还,而且越发债务缠身,债台高筑。都市报船大很难调头。主管主办者也不敢轻言转产,更不可能允许破产,有条件的不得不继续为其输血,眼睁睁看着一个根本没有希望的烧钱机器不停地运转下去越烧越多。

  ●出路

  都市报的这个冬天,会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漫长。一些脆弱的报纸可能会熬不过去。春天终究要来临,但只有那些强者能享受到和煦的春风。强者也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它的战略选择是应该正确的、制度安排应该是科学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绵厚的,它的经营模式应该是创新的。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赢家通吃。诸候纷争的“战国时代”会结束。向成熟的报业市场结构演变是必然。一个城市,最后只属于一家领袖型的主导性报纸+若干细分市场的报纸。北京的市场稍有不同,“未来的都市报市场结构,将会是一份领袖型报纸+一两个挑战者+若干个细分市场者。”吴海民最后说。

  《传媒》杂志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2】【3】

肖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