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节水措施为何被认为是变相涨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06:00 光明网
曹林(北京媒体从业者)

  当下中国的现实是,市场和垄断导致的涨价交织在一起,水价上涨、电价上涨、油价上涨到底是市场结果还是垄断结果,很难进行区分。

  从今年9月份起,地处无锡市的江南大学新校区实行一项“新政”,学生洗澡按2角/分钟刷卡收费,校方称此举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原先3元/次方式的洗澡收费方式下,一些学生洗起澡来动辄就是一两个小时,有的还把衣服带进去洗。“新政”让一些原本习惯按次洗

澡的大学生感到很不爽,认为学校是以节约为名变相涨价(9月10日《现代快报》)。

  应该说,在不讨论具体的收费标准的前提下,该校实行的洗澡按时收费是一种非常符合市场理性的节水制度安排,国内外许多高校早就采取了这种计费方式,并起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学生“以节约为名变相涨价”的质疑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是一种不尊重市场和公共理性的非理性认识——这种认识似乎不是局部个案,而是一种整体性的舆论情绪。前些时候电力部门提价节电、供水部门提价节水的动议都遭到公众“以节约为名变相涨价”的激烈批判,而从经济理性和我们的资源现实看,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和实现资源价值十分必要。

  公众为何如此排斥提价节能,是缺乏市场常识,还是利用多数人暴力对企业进行舆论挤压?我想这是公众在消费者权利贫困和涨价程序缺失下形成的一种“涨价受迫害意识”:因为不能左右公共品的涨价,不能对公共品的价格变动形成影响,公众总感觉涨价是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剩余的一次掠夺,总感觉垄断者时时刻刻都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的钱袋,总感觉自己是涨价的“受迫害者”。一次次缺乏正当程序、霸王硬上弓式的涨价,使公众对公共品涨价养成了一种“过度防卫”的对抗心态,无论涨价符不符合市场理性,无论价格调整合不合理,不少公众都会以“有罪推定”的敌意来解读涨价,认定理由都只是涨价的借口。

  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引发的涨价是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而垄断和权力支配的涨价就不可接受了——可当下中国的现实是,市场和垄断导致的涨价交织在一起,水价上涨、电价上涨、油价上涨到底是市场结果还是垄断结果,很难进行区分。在垄断甚嚣尘上的语境下,消费者很容易把所有涨价都想像为受着垄断的控制。

  这种意识下,把一种非常符合市场理念的节水安排批判为“以节约为名变相涨价”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不是刁民的苛刻,而是弱者的偏激。恨屋及乌,当公众对涨价产生对立情绪后,会不加区分地对所有涨价进行排斥,不管这价涨得有没有道理、是否为公益而涨、是否尊重市场理性。

  显然,公众对涨价的“受迫害意识”和“过度防卫心理”非常不利于市场改革的推进,因为有些产品的价格调整是市场改革的必然,比如促进资源节约必须运用价格杠杆,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涨价是必然的,抵制这种涨价最终只会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等),只能扭曲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因为价格不能反映资源价值)。

  但这种意识和心理,又不是公众自己能够自控的,垄断不被驯服,公众这种意识根本难以消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