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9译本“红宝书”汇聚广交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12:00 信息时报

  

29译本“红宝书”汇聚广交会
李仁杰忆起往事,感慨万千。 时报记者 杜翠 摄时报讯(记者 游星宇 凌慧珊)广交会从1957年创办至今,每年两届从未中断过。50年来的风风雨雨,广交会一路走来,在广交会的老职工们看来,广交会也是社会政治的一个晴雨表,政治气氛的变化在广交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广告渐渐替代革命语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种语录、标语从此满天飞,宣传工作上要求时时处处事事体现毛泽东思想,突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在1966年的秋交会闭幕后,工作人员从广交会展馆内收回了2673幅大大小小的语录牌、标语牌和445幅领袖的画像、照片。

  李仁杰回忆,1974年广交会馆搬到流花路这边后,他们在场馆楼顶放置了一块长达50米,也是当时广州市最大的霓虹灯标语,上面写着“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随后,上面开始下发文件说,每个展馆内起码要有1条标语,但不能超过3条,这说明文革已经开始降温了。而“四人帮”倒台后,到了1978年,广交会南广场的语录墙都被拆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整个展馆内的语录降到了12条,展馆周围设置的50幅广告路牌被分给各个外贸总公司,分别做了轮胎、服装等商品的广告。而1980年以后,中央提出宣传工作要扎扎实实,不搞形式主义,展馆内外的标语没有再出现政治性的内容。“1989年退休时,我发现那块广州市最大的霓虹灯标语变成了‘贵州茅台’和‘青岛啤酒’等国内名牌产品的巨幅户外广告。现在我每次经过那里,都会感慨万分。”李仁杰如是说。

  先画伟人像后画迎宾花篮

  除了标语,李老和同事们作画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刚到广交会时,我画得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李老回忆说。李老还记得,到1980年的秋交会时,序幕大厅里的伟人雕像都被取消,她提出在大厅的墙上画几只迎宾花篮,这个提议立即得到领导认可。从此序幕大厅的墙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宣传画,包括曾获奖的64米长、6米高的大型壁画《山河颂》。

  展品变化富有时代色彩

  据李老回忆,国际书店等非外贸单位也参加过早期的广交会,“他们当时的展位在8楼中间位置,1967年时叫‘书籍馆’,到1968年秋交会时‘书籍馆’改名为‘红宝书馆’,1970年后又改名为‘毛主席著作馆’,当时馆内陈列着29种译本的《毛主席语录》以及十几个国家语言的毛主席著作。”

  “除了毛主席著作,广交会展品的变化也富有时代色彩。”李老回忆说,1966年“文革”开始时,成立了大会展卖品审查小组,对672个出口商标逐一审查,分类批展。提出有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佛鬼怪”等“四旧”内容的工艺品一律不能展出,使得展品数量从3万多种急剧下降到2万多种。1978年,国家才明文允许传统的工艺题材和人物的工艺品可以展出、出口。

  讲述人:广交会退休干部李仁杰

  经历:现年72岁的李仁杰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也是我国自办油画研究班的第一位女研究生。1971年,她被调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宣传部,负责美术设计工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