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师生成“最熟悉的陌生人”让人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12:00 光明网
陆志坚

  “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当今不少大学生给老师的定位。每天除了上课下课,学生们似乎很少有机会与老师建立联系。国内曾经有教育专业媒体对大学师生关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出现在中学时期,选择大学时期的只有不足两成。(9月10日中新网)

  按说,师生本来应是一个水乳交融的共生体,无生不为师,无师不叫生。笔者至今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与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堆雪人、去野游,师生之间的那股亲热劲儿沥沥在目,让人难以忘怀。可在时下的高校,师生之间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沉默”面对老师。如此尴尬的境遇,既让人讶然,也让人担忧。

  不反对说,高校老师除了教书外,还要承担相应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政策咨询等多种任务,在教学之余难以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但也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教师教学以外的“工作”越来越多,他们忙的是自家的“责任田”,算的是个人的经济账,什么办经济实体、搞有偿咨询服务、校外兼职等等,鲜于主动与学生谈天论地、争长论短。

  曾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可也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课余完全或者基本没有跟老师交流的机会。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校老师往往“现身”于课堂,而“隐身”于课余,课堂是师生,课外是路人,师生能坐下来零距离接触和讨论竟成了一种奢望。

  当然,学生缺失沟通的主动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一旦跨进高校的大门,便不再把学习知识作为第一目的和追求,而是视其为将来获取名利的一个跳板,因而也不注重主动向老师求教。如此之下,“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师生之间缺失良性互动,感情日趋冷漠,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显然,师生间的这种感情隔阂,既不合符教育的本意,也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教学相长,既要有老师的教,也要有师生的学,而这种教与学仅仅局限于课堂远远不够,它需要课外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争论与探讨。真理愈辨愈明,学识愈争愈深。尽管高校学生无须老师衣食住行的呵护,但同样需要老师感情上的投入。

  什么时候,高校师生之间也能像中小学时期一样情感交融,那才昭示着高校真正有了和谐的气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