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坐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06:28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他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身为即墨市华山镇党委书记的他,曾身背石头进北京面见新加坡一位巨商,结果不仅引来5000万美元的投资,而且还引来众多的外资企业到这里落户,使这个当时穷得叮当响的乡镇迅速发展,一下子成为即墨乃至青岛市的一面鲜亮的旗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面临即将“升迁”的他,又一次“受命于危难之时”,被即墨市委派到了已成立6年、仅剩两家企业在勉强运转的经济开发区。他去了,结果,奇迹又发生了,几年之后,这个开发区便拥有了552家中外资企业,并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67个省级开发区前列。

  他就是于钦福。

  “共产党员为官,就要对得起老百姓。”

  1989年12月,于钦福出任牛齐埠乡(现华山镇)乡长,一年后担任党委书记。当时的牛齐埠乡是即墨市出了名的“穷村子、烂窝子”。于钦福经过调查研究,郑重提出了“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高效农业之路”的思路。消息传出,有好心人劝他:“在这穷乡僻壤搞外向经济?!万一有个好歹,甭说提拔,连这个书记‘乌纱帽’都危险。”他笑答:“共产党员为官,就要对得起老百姓。只要对得起老百姓,头上有没有‘乌纱帽’都舒坦。”

  1992年3月,北京一个朋友打电话向他透露,新加坡巨商、国会议员白振华先生到北京,准备在中国建石料加工厂。他听罢连夜组织人员准备当地盛产的玄武石——华山墨玉。第二天,他便背着20多公斤的石板,坐火车到了北京。那时华山镇穷啊,这位堂堂的镇党委书记从北京返回时,口袋里只剩下了24元钱。在北京饭店,白振华先生与他原定为半个小时的会面,整整延长了4个小时。这位外商被他的精神感动了,两个月后到了青岛,到了华山。说来还有段趣话,外商到达的前几天,当于钦福去即墨市政府汇报时,市长竟连连摇头,连说了三个“不可能”。第二天,白振华先生一行到了。当天晚上,他便与华山镇签订了投资2000万美元建设青岛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的意向书。在签字仪式上,这位外商对青岛和即墨市的领导说:“我到这里投资,既看中了这里的环境,更是看中了于钦福先生的人品。”后来,这位外商对项目的总投资追加到8000万美元。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为华山镇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正是靠着这个良好的开端和党委书记“背石头进京”招商的精神,华山镇又引进了17个外资项目,形成了以“一部三园”为主体框架的对外开放格局。从1993年到1997年,华山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华山,这个昔日在全即墨市30个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综合考核排名中位居27位的落后镇,到1998年变成了第一名!

  “小干大困难,大干小困难,不干更困难”

  于钦福也出名了。这时,即墨市一些人开始猜测起来:这位已在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镇党委书记,政绩如此显赫,是该向上“动”了。况且,他还是市里排名第一的“后备干部”,数次准备重用。人们没想到,市委书记、市长和组织部长集体找他谈话宣布的是,组织上派他去经济开发区主政!当时的即墨经济开发区成立6年了,好不容易引进的5个外资企业,垮了2个,跑了1个,只剩下两个在勉强运转。开发区管委的干部职工,已是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在账上,还留下了4000多万债务的窟窿!

  于钦福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只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自己选人,选5个懂招商、懂法律、懂规划的人。市领导们一口答应。

  他去了。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他提出了“三年建强区”的宏伟目标和“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开发区精神,确立了“项目建区、创新兴区”的办区宗旨,规划出了“四园两区两街”的整体开发蓝图。

  “小干大困难,大干小困难,不干更困难”。这是于钦福在开发区就职演说时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口头禅。

  为了加快发展,开发区的规划面积由最初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的6.5平方公里,1998年达到13.2平方公里,2001年达到27.2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线和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地拓展,这对开发区当前乃至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高开发区配套的供热设施,使开发区的基础建设从“七通一平”提高到“八通一平”,于钦福“借鸡生蛋”,拉来青岛热电集团在开发区投资2、2亿元建设热电项目。

  为了提升开发区的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于钦福拿出全区最好的黄金地块,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了集城市标志、风光景点、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数万平方米的青岛地区十佳优秀文化广场——腾马广场。每年夏天,这里都举办“欢腾的开发区之夜”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周,每晚都吸引来成千上万的市民和企业里的农民工。

  是努力就会有回报。在于钦福到开发区上任5个月后,他们便引进了三个外资项目和两个内资项目,合同利用资金4.6亿元。

  “诚信”,是于钦福做人、为官的座右铭,也是他主政这个开发区、进行招商引资的座右铭。

  韩资企业——青岛永元运动服装有限公司是于钦福上任之初开发区内仅存的两个外资企业之一。当时,这个投资金额50万美元、靠租赁厂房的服装加工企业,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等因素,也面临着种种困难。于钦福到任后,先是组织技术人员帮助这家企业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后来连这家企业的招工等事儿,开发区也全揽下来。这家企业老板的家人过生日,于钦福只要在家,也都会为他家送上一个蛋糕,并请他全家吃顿饭。于钦福的真情换来这位外商的真情。如今,这家公司的总投资额已达8000万美元,新建了15万平米的厂房,拥有一万多名职工,每年的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上缴税收5000余万元。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如今的即墨开发区已不是于钦福刚去时的穷酸模样了。人们常称赞他“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于钦福称自己只是一块“砖”。但正是这块“砖”使这个已滑到倒闭边缘的开发区起死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这个开发区已成为山东省八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并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67个省级开发区之首。到目前,这个开发区已引进了552家中外资企业,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3亿美元,出口创汇9.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2.1亿元,财政收入达5.01亿元。即墨经济开发区下辖30个村庄,5.9万人口。近几年来,这个开发区围绕新农村建设,已投入4000多万元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投入80多万元用于农村大病医疗统筹,截至目前,已发放统筹救助款452万元,惠及2132人;他们还为农民健康工程捐款120余万元,建起了30个村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统筹300余万元,为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按照“惠及百姓集财力,及时足额补到位”的原则,累计为被征地农民补偿资金1.7亿多元;自2000年起,他们还将全区30个村庄农民应承担的各项税费全部由开发区统一缴纳,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000万元。另外,他们每年还以多种形式培训农民,为2万多名当地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困难。1998年,这30个村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到2005年,已达到6566元,连续多年名列即墨市之首。

  在这个开发区的企业和农村采访,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关于于钦福的故事。从人们的言谈话语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于钦福“靠诚信做人、为官”的人格魅力所迸发出来的力量。

  采访结束,记者在久久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假若当时于钦福这块“砖”没有被搬到开发区,而是按惯例去政府担任个什么“长”,那么,这个开发区到现在也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