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短信投票”与孔多塞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09:30 解放日报

  继去年的“超女”之后,今年此类娱乐选秀活动频频上演。在这些火爆的娱乐节目盛行的同时,用短信进行投票评选的模式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这种模式造就了从平民中选拔最优、从投票中决定胜负的机制。

  这样一种认识是片面的,值得商榷。翻开西方思想史,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马科思·孔多塞曾经提出了一个投票悖论。他认为大众投票并不会真正传递社会偏好,西方推崇

的投票制度并不会真正保证社会合意的结果。孔多塞认为,按常规来说,社会偏好应该表现出某种传递性特征,比如,如果A优于B,B优于C,那么我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A一定会优于C。但是孔多塞经过严谨的逻辑、数学论证和实验表明,大众投票的结果往往并不能表现上述传递性特征。论证的结果是,人们往往选择最差的C。这就是著名的孔多塞悖论。这个悖论告诉我们,大众投票并不会保证评出最优,投票从本质上不具有传递性,反而会沾染某种非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孔多塞悖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人为设计的投票顺序和规则,对投票的结果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孔多塞悖论的广义结论是,多数投票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想要的结果。直到今天,孔多塞悖论一直是让西方思想理论家困惑不解的政治理论难题之一,西方许多思想家都殚精竭虑地运用各种方法力图解决这个“悖论”,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孔多塞悖论宛如西方政治思想家一道挥之不去的“梦魇”,这客观反映了西方政治民主制度的脆弱。

  孔多塞悖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超女”评选采用的短信投票,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种短信投票方式真的能保证把最优评选出来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时孔多塞悖论还告诉我们,即便我们看到的最优,也很有可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投票规则而得到的结果。

  所以当某些人为娱乐节目所谓“票选最佳”的口号迷惑时,我们尤其需要谨慎。仅有大众参与,并不能说明什么。海量的短信投票本身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它不过是主办者促销“产品”的手段和赢得“商业”利益的模式。而大众的参与也仅仅说明了他们的娱乐和被娱乐。一场大众的狂欢与其说是什么“投票样板”,还不如说是一种商业活动更为贴切。同时狂欢的非理性———冲动、放纵、偏执、狂热———倒是可以引起我们更多的反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