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5岁农民成就马家沟芹菜品牌 芹菜成致富金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2:24 青岛新闻网

  张作庆是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的一名青年农民。提起他,当地人会立即与一个蔬菜品牌———“马家沟芹菜”联系起来。几年间,35岁的张作庆靠着一股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闯劲儿,把“马家沟芹菜”培育成了一个享誉省内外的响当当的蔬菜品牌。

  作为一名朴实敦厚的农家子弟,高中毕业后,张作庆凭着所学知识和吃苦耐劳的劲头,摸索出了一套承包货车跑运输的经营之道,经过几年的打拼,张作庆赚到了第一桶金。

  初尝创业甜果的张作庆意识到,农村是个大舞台,青年人只要肯吃苦,眼光瞅准了,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一定会大有作为。

  李园街道马家沟及周边村庄因气候、水质和土壤的独特条件,出产的芹菜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但因技术含量不够、种植水平不高,马家沟芹菜一直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观察,张作庆毅然放弃已经轻车熟路的运输业,于2001年在李园街道承包了100亩土地,开始从事当地优质芹菜的规模种植和营销。

  在创建芹菜基地之初,为全面系统地掌握试验示范和蔬菜种植知识,张作庆订阅了《山东科技报》、《蔬菜施肥技术与原理》等10余种报刊杂志。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背着记载夹来到基地,沿着芹菜畦仔细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很快掌握了蔬菜的设计、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提高芹菜的科技含量,是“马家沟芹菜”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张作庆依托平度市蔬菜站和李园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科技攻关,先后引进国内外10多个芹菜新品种做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价值的品种进行重点培育,并逐步做到统一供种,以优化芹菜的品种特性。

  为真正把马家沟芹菜培育成市场的“宠儿”,张作庆在芹菜种植管理上也非常注重科技投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喷施生物菌肥、牛奶等,提高芹菜的品质和抗病能力;采用紫外线杀虫灯和粘虫板技术杀虫……凭着多年种植芹菜的经验,加上掌握的无公害芹菜等种植技术,他培育出了一种综合对比优势明显的芹菜品种,生产的芹菜呈现鲜明的特点:叶绿茎黄、空心无筋、鲜嫩酥脆,而且产量高,亩产可达6000公斤-7000公斤。

  为真正把产品作成拳头,张作庆注册成立了青岛琴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003年8月,他在国家工商总局为自己的芹菜注册了“马家沟”牌商标,并在超市设立专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2005年,市场上的芹菜不过一两块钱一公斤,而张作庆培育的马家沟芹菜一公斤竟卖到了40元!菜农们佩服地伸出大拇指:“张作庆就是有能耐,人家种的芹菜哪是芹菜呀,那简直就是‘金条’啊!”

  张作庆说:“能凭自己的技术为周围群众发家致富做点事,是我的一份心愿。”为推广大棚芹菜生产技术,他经常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建大棚、选品种、施肥配药、分析行情、解决技术难题。农闲季节,他则经常出现在科技大集上,接受群众咨询,发放明白纸,推广农业科技。

  目前,张作庆的示范园有固定工40余人,临时季节工200余人,他们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学成后再回乡传播先进的种菜技术。近年来,先后有120余名青年农民从张作庆这里学成技术回乡创业。张作庆还在平度团市委和李园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当地的芹菜种植大户发起成立了马家沟芹菜协会,通过协会推广种植技术、发展芹菜大棚、拓展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协会吸收成员单位5个,会员400多人,达到马家沟芹菜绿色食品要求的芹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余亩,成为李园街道的特色产业,仅2005年就为当地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本报记者 隋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